“互联网+”视域下高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创新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创新策略研究

张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管理局石河子干部学校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高职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备受瞩目。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担负立德树人重任的有效载体,对坚定学习者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但当前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如此,就导致高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效果不乐观,影响教师队伍建设水平。鉴于此,高职院校需深刻认知思政教师重要性,既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培养一批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促进其成为学习者引路人,也要充分认知教育者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创新策略研究

引言

思政课既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正确世界观的重要抓手,也是锤炼学生思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在新时代下,如何有效培养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1“互联网+”视域下高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1.1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构布局有待改善

首先,区域空间分布不均。我国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虽已初具规模,但总体来看中、东、西部之间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和一些相对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人员相对缺乏,教师队伍中兼职教师较多,这已成为制约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其次,专业化程度不高。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欠缺、学术影响力低,具有复合型能力素质的高水平、专业化思政课教师更是极为稀缺,很难满足提升思政课质量的需要。再次,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供给不充分,教师中的高层次人才年龄偏高,中青年骨干数量偏少,使得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体系与建设模式急需完善与改革。

1.2一些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不足

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不足,课程思政能力有待提升。有的教师在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的过程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有学生提出与思政教育相关的问题时,难以做出完整准确的回答,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另外,有的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充分,难以有效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2“互联网+”视域下高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策略

2.1坚持多措并举,增强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夯实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之举。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高职学生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多元,迫切需要高职思政课教师主动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其一,加强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基地建设。应明确规定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基地的发展定位和功能,加大对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基地的投入力度,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基地网络。其二,增强教育内容有效供给。开发适合高职思政课教师成长的课程,不断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提升其专业素养。其三,完善继续教育体系。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分类分层的管理要求,制定统一的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规划、教育考核指标,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2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使专业课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思政知识,提升教学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分享,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大赛,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也可以邀请思政专家举办讲座,为教师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教师不断加深对思政教育的认知。专业课教师应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创新教学模式,使课程思政的内容与专业课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2.3净化思想源头,建设坚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一是政治上净化。首先,要注重对思政课教师应聘者的全面考察。通过访谈、函调等方式考察应聘者是否存在政治立场问题,确保政治立场坚定;通过审查学术成果等方式考察应聘者是否存学术不端等问题,确保思想端正。其次,健全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理论素养、科研教学能力等无法满足思政课建设要求的,尤其是政治立场不坚定的,要坚决清退出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师德师风上净化。“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思政课的特殊性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师德师风要求。首先,要健全惩戒制度。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在人才引进、考核评优、职称评审等各项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依法依规给予处分。其次,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积极选树师德师风典型,坚持自我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宣传师德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倡导良好师德师风。

2.4搭建跨平台交流机制,实现教研一体化发展

强化思政课程教师组织内外联动机制,以搭建跨平台交流机制的方式能够实现思政课程教师的教研一体化发展,如开设线上教研平台、组织思政教研会议、建立微信群或社交平台等,以及促进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在这些交流平台上,教师们可以分享教学实践和有关思政课程教育的经验与教学方案,以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们可以相互启发,互相借鉴,优化教育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程教育的效果。在思政教研活动中,需要灵活使用形式和资源,鼓励合作、共建和共享。特别是推广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等教学实践,更应当加强思政课程教育的创新实践。

2.5拓展信息化教师培育渠道

高职院校在“互联网+”视域下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旨在提升思政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授课水平。为拓展人才培育渠道,促进其掌握先进教学技术,需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例如,高职院校可加强对思政教师信息技术掌握能力的关注,既要将终身学习理念融入于师资培训中,也应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思政教育发展状态,促进思政教师加强针对性学习,并通过外出进修、职业师资培训、定期讲座等形式,加强联合育才,从而强化对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完善思政教师思想结构,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提升理论水平。同时,可适当鼓励不同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加强合作,既要在相互合作过程中共同加强人才培育,也应借助经验分享转化学习意识,促进思政教师持续性提升岗位适应力。

结语

综上文内容所述,在新时代下强化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提升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路径,也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举措。通过净化思想源头,建设坚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等措施,推进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玉.以社会实践研修助力高职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6):159-162.

[2]孟庆东,阎国华,何湾.从协同到融合: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2(23):92-97.

[3]钟斌,任茵.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实践困境与提升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2):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