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审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探析

吴萍

河南工学院 管理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3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审计工作的推进,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师不仅需要严格遵循审计职业准则,树立法律责任意识,而且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在职业道德规范层面对审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提升审计的质量。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审计课程思政教学受到了各个学校的广泛重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提高学校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审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在进行审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各行各业对审计的要求,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方向,并且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职业精神,严谨地完成不同的审计任务,凸显审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一、审计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设计

审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是目前教育领域内一个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审计这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比较突出的课程,在思政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道德品行和思想素养等方面的养成,引导学生持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现代青年[1]

首先,审计课程思政教学要注意学科特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审计这门重要管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应建立在学科自身专业性与实践性基础上,同时还应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对审计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的阐述,指导学生学习强化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其他素质,从而达到今后审计实践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目的。

其次,审计课程思政教学应着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审计工作要求审计师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及较好的分析推理能力,这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密不可分,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质疑,刺激学生的思维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精神,以促进其审计实践水平的提高。此外,在审计课程思政教学中还应重视情感态度方面的指导,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师需要展现出严格、认真和有责任感的工作态度,而这种态度的形成与道德和情感的培养是分不开的,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对审计工作的意义、特点及肩负的社会责任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以便在今后审计实践中能较好投入。

综合来看,审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应立足学科特点与社会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良好工作态度,让学生成为新时代审计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兼备的年轻人。审计教育的进步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化是分不开的,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更多怀有祖国情怀、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杰出审计人员。

二、审计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

(一)借助翻转课堂,强化学生的职业认知

当今社会,教育意义越来越突出,它的功能远远不局限于传授知识,还包括对学生综合素养以及职业认知的培养。审计课程思政教学采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于专业的理解,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2]。翻转课堂作为颠覆传统教学方式,核心理念是使学生课余时间预习和消化所学内容,课堂内部则深入思考探讨和练习,在审计课程中,这一方法尤为适用。审计这门学科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审计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翻转课堂能够让学生预先接触到相关知识,并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把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更深刻地认识审计的性质和职业要求。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审计要求、审计标准以及在审计中常犯的错误融入到课前微课视频中,让学生进行观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这个说一下自己的学习感想,以及在今后职业发展中如何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形成完善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通过翻转课堂的开展,教师不再单纯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启发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发展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审计课程思政教学借助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职业认知、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与一线案例接轨,提升职业认同

当今社会中教育的实质并不只是单纯地传递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其中教学方法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与发展。将一线案例融入审计课程思政教学以提升职业认同无疑是高效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都清楚地认识到单纯依靠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也很难激发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喜爱。而案例教学这一贴近现实,操作性强,启发性强的教学方式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3]

审计课程是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将一线案例融入其中教育价值较为突出,教师可以通过与真实审计案例相结合,把学生放置在真实审计环境中,使其更能直观体会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比如教师可以密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企业中的一些审计案例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案例中学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认识审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发展解决问题的思维与实践能力。通过与一线案例的融合,让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主动的参与到思考分析与探讨中,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对案例背后所隐藏的道德伦理、法律法规进行反思,以增强自身判断力和分析能力。与此同时,由于一线案例分析过程中经常需要学生们探讨沟通,一起寻求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所以这一教学方法给了学生们锻炼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进行实际体验,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审计课程不仅是一门关键的专业课程,它不只是传递专业的知识,更是一个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培养和指导的重要场所,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提高责任感,是每个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实际体验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思想的升华与人格的提升。

审计课程中的实际体验教学不只是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更为关键的是,它鼓励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深刻认识审计工作的性质和复杂性,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真实审计案例调查等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和责任感,发展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认识到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健康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而激发了学生责任心和使命感。此外,在实际体验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开展模拟审计实习,编写审计报告,让学生能够形成严谨的态度,注意其中的细节,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专业能力和判断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学生将来从事审计工作的职责,了解学生的劳动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安定和发展,继而形成一种敬畏劳动和负责任的态度。

结束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进行审计课程思政建设和发挥的作用较为突出,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有效养成,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审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凸显现代化的课程思政教育思路,配合着意识指导,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真正能成为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新媛.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审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典型案例设计[J].中国总会计师,2023(08):146-149.

[2]马晓征.审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与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6):255-257.

[3]李杰美.《政府审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探究[J].财会学习,2023(08):146-148.

作者简介

吴萍(1979.06.)女,汉族,江西萍乡人,硕士,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会计教学法。

基金项目:校教学创新项目“基于BOPPPS模式的审计学教学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CX20232-0621;2023年校科研反哺教学专项课题,项目编号:XJ2023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