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浅谈如何在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黄晓玲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九小学,52540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它汇集了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而人在进行成长过程中,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阶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好的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在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能够为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的推进,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在这个特殊时期相互交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生正处于塑造价值观的至关重要的阶段,他们如同一张白纸,对外界的信息吸收得既快速又敏感,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将深远地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鉴于此,如何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已成为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所以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通过对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一、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塑造健康人格

培养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重大的长远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特质。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培养和践行的过程中,让小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形成健全的道德品质。同时,他们还能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质,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良好品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凝聚着丰富的道德底蕴。小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不仅能够理解这些价值观的内涵,更能将这些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品德。例如,他们会更加尊重师长、关心同学,诚实守信,遵守社会规范,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这些行为都是良好品德的具体体现。

(三)提高综合素质

在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助于塑造健康人格和培养良好品德,还能显著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是一个全面、系统的价值体系。小学生在学习和践行这一价值观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道德素质,还能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使小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其次,通过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团队合作等,小学生通过锻炼,可以提升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能够为小学生之后的品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一)家庭教育的引导

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初场所。父母作为小学生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家风家训都深深影响着小学生的价值观念。首先,父母应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向小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在餐桌上教育小学生珍惜食物、不浪费,就是践行“节约”这一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父母还可以通过讲述英雄故事、分享国家大事等方式,让小学生了解并认同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父母应该教育小学生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这些美德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未来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学校教育的深化

学校作为小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场所,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阵地。首先,学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体系,通过思想品德课、历史课、语文课等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教师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树立榜样,通过自身行为践行并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最后,学校应强化实践育人,积极筹划与实施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及社会实践项目,旨在使学生能够在亲身参与中深切体验并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关键意义。

(三)社会教育的拓展

社会教育在拓展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社会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让小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媒体、网络等传播渠道应该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食粮。其次,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参与到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来。比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应该向小学生免费开放,让他们在这里接触到丰富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感。最后,社会还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法治教育,让小学生了解并熟悉法律法规,掌握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培训等形式,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结论

在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并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他们将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张之辉.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策略[J].甘肃教育,2020,(11):22.

[2]周天琪,许红梅,周春玲.在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15):138-139.

[3]白雪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校本实践研究:以微视频为载体[J].基础教育论坛,2019,(0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