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早期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于海燕

海阳市中医医院   山东省烟台市   265100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梗死(ACI)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ACI偏瘫患者70例,时段: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和观察组(常规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干预),各35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对比两组FMA评分、BI指数及SF-36评分,观察组均更高,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ACI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偏瘫;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基数庞大,该病属于严重性病症,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偏瘫是ACI常见后遗症,其以同侧肢体瘫痪为特征,此类患者普遍存在卧床周期长、肢体功能恢复缓慢等问题。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下,实施良肢位摆放干预,可维持关节稳定,对抗痉挛姿势出现,预防病理性运动模式,加速患者肢体功能康复[1]。现对其实际应用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ACI偏瘫患者70例(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年龄为(66.98±7.11)岁、(67.24±7.30)岁,男女比例为21:14、20:15,左侧/右侧偏瘫患者例数为18例/17例、19例/16例,组间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ACI诊断;②出现偏瘫后遗症;③病情稳定,临床资料齐全;④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②心肺肝肾功能障碍;③复发ACI;④存在认知、精神、语言障碍;⑤发病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⑥护理配合度欠佳。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做好皮肤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基础干预,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患者病情平稳后,与康复医师沟通,制定康复干预方案,包括床上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床上坐起训练、站位训练、步态训练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良肢位摆放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准备工作:组建护理小组,筛选高年资康复护士,围绕良肢位摆放理论、操作方法、护理技巧等,对其展开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良肢位摆放方案,间隔1~2h,更换1次体位,交替采用仰卧位及健侧、患侧卧位等;(2)护理实施:①仰卧位:保持头部正中,患肢肩关节外展,上肢与躯干呈90°,伸直肘、腕、指关节,患侧下肢伸直,臀部、大腿及腘窝下放置软垫,保持踝关节中立;②患侧卧位,头位固定,选择高度适宜枕头,躯干略微后仰,上颈段稍前屈,背部放置软枕固定,患肩前伸,上肢和躯干呈90°,肘关节伸直,手指伸展散开,患侧膝关节略微弯曲,健侧髋关节、膝关节呈90°,呈迈步状,使用软枕固定,避免压迫患侧;③健侧卧位:躯干略微前倾,患肩向前平伸,向上上举100°,软枕固定,保持肘、腕、指关节伸展,软枕垫起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屈曲,踝关节下垫软枕,避免足内翻,健侧肢体取舒适自然体位;④床上坐位:保持患者躯干直立,背部垫大枕头,床上放小桌子,双侧上肢对称置于桌面,保持髋关节屈曲90°,膝下垫小软枕,维持患者舒适度。

1.3观察指标

(1)确定时间点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评估患者康复情况,Fugl-Meyer评分量表(FMA)评价肢体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价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SF-36)评价生活质量,分值均为100分,均为正向评分,得分越高越好[2]

(2)统计两组压疮、足下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 康复指标

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BI指数及SF-36评分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康复指标对比(±s,n=35)

组别

FMA评分

BI指数

SF-36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9.95±4.12

79.26±4.32

50.33±5.29

80.45±4.12

53.69±4.41

82.34±3.89

对照组

49.60±4.07

70.41±4.08

50.79±5.32

71.32±3.98

53.12±4.57

73.02±3.65

t

0.3575

8.8112

0.3627

9.4291

0.5310

10.3365

P

0.7218

0.0000

0.7179

0.0000

0.5972

0.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n=35]

组别

压疮

足下垂

关节僵硬

肌肉萎缩

肩手综合征

总发生率

观察组

1(2.86)

0(0.00)

0(0.00)

1(2.86)

0(0.00)

2(5.71)

对照组

2(5.71)

1(2.86)

1(2.86)

2(5.71)

1(2.86)

7(20.00)

X2

-

-

-

-

-

4.5902

P

-

-

-

-

-

0.0322

3.讨论

ACI以脑血管缺血性病变、神经功能缺损为病理基础,容易留下偏瘫等后遗症,考虑ACI偏瘫患者卧床周期长,易出现各类并发症,不利于肢体功能康复,应树立早期康复目标,予以患者积极干预,以此减轻患者功能残障,改善患者自理能力、生活质量[3]。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遵循早期康复原则,实施良肢位摆放,其属于暂时性治疗体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展,能够降低肢体负担,预防痉挛姿势发生,保持关节稳定性[4]。本研究中,干预后对比两组FMA评分、BI指数及SF-36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组建专门护理小组,开展良肢位摆放护理,交替采用健侧、患侧卧位及仰卧位等,可改善患侧血液循环,维持关节功能位,持续性控制异常运动模式,以此预防相关并发症,提升患者康复效果[5]

综上所述,针对ACI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干预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肢体功能和自理能力,预防偏瘫并发症,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静,姚霈,孙贵芝等.早期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干预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3,47(23):2909-2911.

[2]蒋黎丽.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析[J].智慧健康,2023,9(22):222-226.

[3]唐玲.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7):3925-3927.

[4]曹霞.对比分析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3):39-40.

[5]草代.脑卒中偏瘫实施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