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中的创优控制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电力工程中的创优控制策略分析

张煜鑫

新疆亿丰隆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建设工作的稳步提高,对于电力工程建设工作也引起了较高的关注。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通过通俗的方法以及创新的管理措施,让这个工程建设工作稳定有序开展的同时,可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实现未来我国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字:电力工程;创优控制;工程管理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电网结构的不断深化与改革,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环境日趋复杂,致使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难度加大。并且,电力基建项目的施工质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开展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时,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相应的问题,以实现我国电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电力工程创优管理控制的特点

通过正确的管理,科学的电力工程的施工可以有效地缩短时间,减少施工量,降低资金的消耗,但同时,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因为任何疏忽或缺陷都可能给电力工程的施工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产生潜在的安全风险。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工程的施工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还可能出现交叉用电等情况,而且还涉及到一些具有潜在风险的化学物质,使得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变得更加复杂。电力工程是民生工程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它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2电力工程中施工问题

2.1信息化管理模式创新不足

目前,电力工程参建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制度引领各项机制并行运作”的方式,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制度机制,并将信息化管理模式、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和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了联合应用。其中,信息化管理侧重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集中在以LSM或Project进度计划安排为主的施工阶段管理方面,而精细化管理则遵循“精于事前,细于事中,化于事后”原则对施工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尽管三种管理模式的独立应用和联合应用在表面上可以满足施工管理要求,但实际上由于深度层面的理论创新不足、广度层面的技术配置较少、精度层面的指标不完善等原因,通常较难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因此,需要进一步对三种管理模式进行提炼并创建新型管理模式,以有效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这意味着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提高技术配置的广度和精度,完善管理指标,从而创新和优化施工管理模式,以更好地支持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

2.2信息沟通和传递滞后

电力基建项目的实际施工不是仅仅由一个部门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技术、财务、工程、后勤等多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协作完成。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求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具备良好的协作意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分歧与问题无法通过简单的沟通与交流进行及时、有效解决的情况,从而致使后续工作进程出现延缓,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力工程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造成电力企业的损失。此外,还可能因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造成违反规章制度行为的出现,为企业效益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3电力工程中的创优控制策略

3.1重视管理人员管理观念的优化和培养

对于电力基建项目的建设来说,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尤为关键,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因此,为了拓展电力企业的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稳健发展,需要从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着手,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意识与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也可以招聘更多具有专业证书与操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通过老员工带新员工的方法进行帮扶活动,促使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并且,只有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人员才能够采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兼顾前期、中期、后期各项管理,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而更好地保证项目管理水平。

3.2构建动态化的管理模式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实现对电力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创新,要将视野投入施工过程的管理之中。在传统的企业电力工程管理中,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深入建设场地的机会较少,仅仅依靠汇总的信息表单开展综合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会隐藏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现场施工进度管理体系,通过构建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将施工建设中的各个工作环节纳入监督管理范围之内,形成全面的监督,提高施工项目管理的活力,使施工进度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期完成电力工程建设。科学技术发展,为行业经济增添了巨大的动力,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管理。比如,可以配置5G监控设备,通过与计算机系统相连接,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项目监督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施工现场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把控调整,保持项目实施的效率。

3.3质量管理

在配电网建设的过程中,质量是工程进度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首先,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制度,能够使施工人员在制度约束下工作,确保质量标准得到执行。这包括制定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要求,以及相应的检查和验收程序。通过建立制度化的质量管理措施,可以规范施工行为,提高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其次,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在配电网建设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对工程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这包括建立材料验收制度,对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再次,还应建立材料的追溯制度,记录和管理材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追溯和调查。加强现场监管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积压导致工程延误,这包括配备专业的监理人员,进行现场巡查和监督,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关键工序,确保施工质量的合规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应建立问题反馈和整改机制,对现场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整改,以保证施工质量的持续改进。最后,进行质量验收是项目完成后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可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和标准。

3.4设计现场安管流程

一方面,施工作业前安全管理流程。作业任务确定后,应根据作业类型、作业内容和作业范围组织现场勘察,工作负责人、设备运维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均需参加。现场勘察记录,应明确作业方式、危险点及预控措施等关键要素,并作为检修方案编制的重要依据。结合现场勘察情况,针对作业存在的危险因素,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定级。评估出的危险点及预控措施应在“两票三措”中予以明确。现场开工前,做好安全措施的布置、检查及确认等工作,完成工作许可手续后,组织开展安全交底,确保现场作业人员清楚“工作任务、作业范围、作业程序、安全措施、风险点”等。另一方面,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流程。施工过程安全风险管控应遵循“全面评估、分级管控”的工作原则,实施全过程管理。工作负责人应始终在作业现场,做好现场工作的有序组织和安全监护。对有触电危险、施工复杂容易发生事故的作业,应增设专责监护人。

结语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为了能够促进电力工程创优控制措施的应用,就需要管理人员对这一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要结合实际的方法,让各项工作的开展得到有序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刘卓杰.电力工程配网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0):197-198.

[2]王仲林.电力工程配网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探讨[J].设备监理,2019(9):54-55,57.

[3]刘贵涛.电力工程配网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探讨[J].环球市场,2019(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