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在ICU慢阻肺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无创呼吸机在ICU慢阻肺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王庆华孙宇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重症医学科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无创呼吸机在ICU慢阻肺患者治疗中的价值。通过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共160例ICU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血气分析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结果显示,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效调整血气分析指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本研究证实了无创呼吸机在ICU慢阻肺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需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完善治疗方案。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阻肺;肺功能;生活质量;血气分析;并发症。

引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持续的气流受限,导致呼吸困难和肺功能下降。COPD患者在重症情况下往往需要入住重症监护室(ICU)进行密切监测和治疗。无创呼吸机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通气支持手段,在ICU中广泛应用于COPD患者的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创呼吸机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多项研究表明,无创呼吸机能够通过提供适当的通气支持,减少呼吸肌的负担,改善气体交换,从而缓解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此外,无创呼吸机还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势,使其成为ICU中COPD治疗的重要选择。

一、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16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阻肺的诊断标准,并且接受了无创呼吸机的治疗。

纳入标准:符合慢阻肺的诊断标准,且病情稳定,无需立即进行有创通气。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

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既往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治疗及研究。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无创呼吸机的治疗,具体方案如下:

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模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吸气压力(IPAP)和呼气压力(EPAP)。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及呼吸功能指标。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无创呼吸机的参数,并结合其他常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氧疗等。

3观察指标

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比值等。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进行评估。

血气分析: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等。

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所有并发症,如气胸、呼吸肌疲劳等。

死亡率:记录研究期间患者的死亡情况。

二、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60例慢阻肺患者,其中男性92例(57.5%),女性68例(42.5%)。患者平均年龄为65.3±9.4岁,平均病程为8.2±3.6年。经过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

1 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患者的平均FVC为1.8±0.6L,平均FEV1为1.1±0.4L,FEV1/FVC比值为0.6±0.1。治疗后,平均FVC提高至2.3±0.7L,平均FEV1提高至1.5±0.5L,FEV1/FVC比值提升至0.7±0.1。与治疗前相比,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提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前,患者的平均SGRQ评分为62.4±10.6分。治疗后,平均SGRQ评分降低至45.8±9.2分。与治疗前相比,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血气分析

治疗前,患者的平均PaO2为65.3±8.4mmHg,平均PaCO2为52.6±7.3mmHg,平均pH值为7.34±0.03。治疗后,平均PaO2提高至78.6±9.1mmHg,平均PaCO2降低至45.8±6.2mmHg,平均pH值维持在7.38±0.02。与治疗前相比,血气分析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并发症与死亡率

治疗期间,共有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其中,气胸4例(2.5%),呼吸肌疲劳8例(5.0%)。研究期间,共有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25%。

三、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无创呼吸机在ICU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和血气分析结果,我们观察到明显的改善趋势,这证实了无创呼吸机在改善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

无创呼吸机通过提供适当的通气支持,能够减轻呼吸肌的负担,增加肺通气量,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这一点在本研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治疗后患者的FVC、FEV1以及FEV1/FVC比值均显著提高,这反映了肺功能的明显改善。这一结果与既往的研究报道相一致,进一步证实了无创呼吸机在慢阻肺治疗中的有效性。

无创呼吸机的使用还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作为衡量患者主观感受的重要指标,其改善程度直接反映了治疗效果的好坏。本研究中,治疗后患者的SGRQ评分显著降低,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可能与无创呼吸机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有关。

血气分析结果的改善也进一步验证了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治疗后,患者的PaO2明显提高,而PaCO2则显著降低,这反映了患者气体交换功能的改善。同时,pH值的维持也说明了无创呼吸机在维持患者酸碱平衡方面的作用。

在并发症方面,虽然本研究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与前人的研究相比,这一发生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这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患者病情较重等因素有关。未来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160例ICU慢阻肺患者在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得出以下结论:

肺功能显著改善:经过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患者的FVC、FEV1以及FEV1/FVC比值均得到显著提高,表明无创呼吸机能够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

生活质量明显提升:通过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患者的SGRQ评分显著降低,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血气分析指标优化:治疗后,患者的PaO2明显提高,而PaCO2显著降低,pH值保持稳定,这反映了无创呼吸机在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和维持酸碱平衡方面的积极作用。

并发症与死亡率控制:尽管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但与前人研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研究期间患者的死亡率较低,进一步证明了无创呼吸机在慢阻肺治疗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潘芳,邓翠娟,麦嘉超等.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3,42(29):5-9.

[2]王学娟,庞传梅.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0):7-11.

[3]陈海腊,王耿介,余滨等.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0,33(03):62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