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书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2

窑洞书声

钱文艳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

读书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和容易做到的事。但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加之国民党对人民群众的盘剥压榨,文盲、半文盲儿童占到70%-80%。一些儿童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有的就参加了革命队伍,成了革命队伍中的“红小鬼”。

在359旅的队伍中,也有这样一批红小鬼,他们主要担任司号员、通讯员、警卫员等。而这些红小鬼在革命队伍的熏陶下,为革命多作贡献的雄心壮志不亚于任何人。

刘金海是359旅719团的一名司号员。他父亲一辈子不识字,吃了许多苦,就希望他能认几个字,再不受地主欺负!抗战爆发,日本人占领他的家乡。他看到日本人如此残害百姓,连十几岁的小孩也不放过,就立志当兵,为死难的老百姓报仇。1938年,他如愿以偿参加了八路军。1940年,他参加了百团大战,因年纪小而成为120师一名司号员。他看到部队一些有文化的战士,读书学习非常令人敬佩,幻想哪一天自己也能识几个字,成为有文化的人。

1944年10月初的一天,全连战士集合坐在窑洞前面的土坪上,听指导员作冬季大练兵的动员报告。指导员高声说:同志们,今后咱们还要利用训练间隙抓紧学习文化,每天一两个小时,八路军战士要能武能文,不但打鬼子是英雄,生产是好汉,学文化也要当先锋……”

学文化?我们这些睁眼瞎,要读书啦!指导员的话音未落,全连的小战士就热烈地鼓起掌来。刘金海兴奋地跳了起来,部队组织他们学文化了,这真是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啊!

一天,通信员董子银一股风似的跑进房子抓住他的两只肩膀边摇边说:你知道吗?连里已决定让文书给我们当文化教员啦!

快要开学了,他们突然发现学习用具一无所有两个小伙伴愁眉苦脸地去找指导员,把学习用具的问题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指导员听后,亲切地安慰他们说:反动派和日本鬼子一齐进攻封锁解放区妄想困死、饿死我们,毛主席领导我们搞大生产,很快就做到了自给自足,他们只好干瞪眼。现在我们还会被什么纸呀、笔呀难住吗?这些东西会有的。指导员的话,就像一阵春风吹过孩子们的心田,感到既踏实又舒畅

天然教室

文化学习随着冬季大练兵开始了。同志们每天从练兵场上一回来,放下枪顾不上歇息,就拿起去上课、识字。课堂就设在窑洞的院子里。

全连的同志们都坐在连部窑洞前面的黄土坪上,这里就是他们的天然教室。窑洞门边的土墙上,用稀泥抹光一块,再涂上锅底灰,就成了黑板。因陋就简的教室、天然的课堂让这些渴望学习的小战士已觉得非常满足。

教员郭功太先在黑板上写了为人民服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3个大字,讲这些字的意义、发音和笔画,领着念了几遍。然后大家跟着一边念,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画。刘金海拿着一根干树枝吃力地画了好大一阵,手都酸了,连为人民服务是哪几个字都没搞清楚,索性把手中的树枝一扔,坐在地上痴呆呆地看着别的同志写。郭功太老师看见后走了过来说:别泄气,你这样……”他边说边用脚在他写过的地上来回蹭了几下,原来写的笔画没有了,一层细土,把地缝子也填平了。这时,只见郭老师跑回窑洞,拿来一根刚刚在灶火里烧成半截的树枝,这支比他手里的树枝粗,头上还有烧焦的黑炭条,一画一道黑印,既省力又看得清楚。刘金海兴奋起来,照着文书写的字,一边念一边写,一会儿就在地上画了黑乎乎的一大片。

这个先进经验很快被别的同志接受了,大家都到灶火中找树枝来当虽然比较艰难,但几天下来,识字的数量越来越多,小战士们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

沙盘的妙用

用树枝和炭条做笔,虽然经济、方便,但用起来不理想,特别是炭笔到处乱画,把营区画得黑乎乎的,很不美观,大家都思量着能用其他东西取代它。一天,连部的几个同志正谈论这个事,指导员走进来对文书说:这次我到团里参加干部军事学习,看到在沙盘上画各种图形很省事,能不能在上边练字呢?你们先试试。大家一听,都连声说好。说干就干,大家分头回去,带领各班从山沟里搬来石块,在窑洞前的土坪上各自全起一道一尺多高的四方形围墙,又跑到四五里远的河沟挑来细沙,在里边铺上厚厚一层,沙盘就这样制成了。以后,每次学文化,教员讲完课,各班就分头在沙盘里练字。同志们用树枝在沙子上写字,写满了用木板抹平再写,就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珍贵的教科书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大家觉得沙盘好用,可脑子记忆有限。这些司号员、通讯员、警卫员年龄小,有些练兵项目不参加,说的东西记不住,他们就十分渴望有一本书,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连晚上做梦都梦到有书本看了。

美好的愿望,终究会成为现实。党支部了解了战士们的愿望,决定从生产资金里抽出一笔钱到延安城里去添置学习用具。

没过几天,学习用具果真买回来了。但是,僧多粥少,因经费有限,只有少量的一些铅笔和本地出产的黄色土纸,两三个人才能分到一支铅笔。纸无法分给个人,连里就统一订成10多个本子,每个班发一本,由学习组长保管,集体使用。这就成了他们珍贵的

教科书
桦树皮的发明

书虽然有了,但是,3个人共分得一支铅笔却无用武之地。从此,他们又盼望哪一天有纸用,能用铅笔美美地写上几个字。

一天晚上,排长冯立身正坐在炕上拿着几张桦树皮扑克端详来端详去,琢磨着桦树皮可以做扑克,能不能做本子呢?看着看着,他突然一拍脑瓜,高声说:好!这玩意儿订成本子写字,准好使!战士们立即围了上去,经他一解说,战士们乐得从炕上跳了起来。

他们立刻开了个诸葛亮会,决定向连里建议用桦树皮当纸写字,解决学文化的用纸问题。第二天,连里派人冒着风雪上山,剥了几大捆桦树皮回来。全连同志都抓紧剥桦树皮,一层一层地剥,不一会儿就剥出一大堆,有的拿菜刀,有的拿针线,搞得热火朝天,不几天,每个人都有了一个深黄色的练习本。拿到桦树皮作业本,大家高兴得合不拢嘴

树枝蘸笔

桦树皮的发明,给文化学习带来了新面貌,大家的学习情绪和效果大大提高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两三个人一支铅笔,学习时轮流执政。他们又开始研究和发明创造蘸笔

有天晚饭后,通讯员小董突然兴冲冲地跑来大喊:小刘有笔了!”“在哪里?”“你看!他把两只胳膊高高举起。

果然,只见他左手拿着几支用树枝削成的,一头削得溜尖,用锅灰染黑,乍看有些像毛笔;左手端着一瓶用锅底灰调成的墨水,他把墨水放在土台上,用本笔在墨水里蘸了一下,拉过桦树皮本子,在上面哧啦啦一画,画出了一条像蚯蚓一样的字来。

这个小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全连同志每人都用树枝制作了一支蘸笔,又给笔的一头系上绳子,挂在墙上,要写时取下来,写完后又挂上去,既好用,又方便。
窑洞的灯火

严冬到来了,连着下了几场大雪,九龙泉山沟里白茫茫的一片,刺骨的寒风卷起积雪,呼啸着刮过窑洞门口。同志们冬练三九的热情一点也没减退。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

琅琅的读书声,从战士们渴望美好的心境发出来,从那被松树明子和蓖麻籽照亮了的窑洞口飞扬出去,冲破严寒的夜幕,在九龙泉山沟里久久地回荡着。

为了学习,为了能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自由多作贡献,359旅的红小鬼们,自己动手,克服重重困难,利用生产、劳动工作的间隙,努力学习文化课知识。他们这种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为远大的理想、信念奋斗到底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