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抗体协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指导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30
/ 2

血小板抗体协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指导作用分析

  阿力米热·斯德克   黄雅楠  赵丽茹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  835000

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患者接受血小板抗体协同血栓弹力图检测的指导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3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指导方式分组患者,分为参照组(血栓弹力图检测指导)45例和研究组(血小板抗体协同血栓弹力图检测指导)45例,对比组间的血液成分输注量情况、CCI值等指标。结果 本研究之中,研究组血液成分输注量情况、CCI值等指标,均参照组更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对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患者时,应用血小板抗体协同血栓弹力图检测指导的方式,具备显著的效果,保证输血的效果,调整患者的CCI,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血栓弹力图检测;指导效果;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

心脏手术是一种复杂且高风险的手术过程,围术期输血是其中重要的支持措施之一。然而,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小板抗体相关并发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血小板抗体可以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从而增加术后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的风险[1]。因此,对于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指导,特别是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血栓弹力图(TEG)作为一种全面评估凝血功能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指导。TEG可以实时监测血液的凝血和纤溶状态,包括血小板聚集、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形成和纤溶功能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凝血功能信息[2]。然而,对于血小板抗体协同血栓弹力图检测在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中的指导作用,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血小板抗体协同血栓弹力图检测在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中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具体汇报内容作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至2023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指导方式分组患者,分为参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参照组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24~68岁,均值(46.64±13.21)岁。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23~67岁,均值(45.58±13.24)岁。组间性别和年龄等资料在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选择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相关输血指征的患者;②资料完整,在体外循环与全麻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②排除家属不同意,出现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血栓弹力图监测指导的方式,详细内容为:(1)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并且,准备好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所需的设备和试剂,包括血栓弹力图仪器、试管、试剂盒等。(2)从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例如手臂)采集一定量的血样,将其放入试管中。将试管插入血栓弹力图仪器中,根据仪器的操作指南进行相应的设置和校准。(3)启动血栓弹力图仪器,并开始进行检测。仪器会通过旋转试管中的血样,观察血栓的形成和溶解过程,同时记录相关的数据。根据仪器所提供的数据,分析血栓的形成和溶解能力,并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估。(4)根据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输血策略和抗凝治疗等。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血小板抗体指导的方式,要先根据患者的输血史和相关检查结果,确定是否存在血小板抗体的存在。可以通过血清学试验或其他特定检查方法来确定血小板抗体的类型和水平。接下来,根据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输血方案。这个方案应该考虑到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水平、手术类型、术前血小板计数、患者的输血史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可以选择合适的输血产品,如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浓缩物或单采血小板。

1.4 指标观察

1.3.1 围术期血液成分输注情况

观察和检测患者的红细胞、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指标的数值情况,指标数值低,代表输注效果较好。

1.3.2 CCI值

比较CCI值(校正指数),主要对输注1h和24h等阶段的数值进行评估和比较,数值越大,代表输血情况越好。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应用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者表达形式为(均值±标准差)(±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形式为百分比(%),组间比较应用卡方(x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应用非参数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围术期血液成分输注情况对比

研究组的围术期血液成分输注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比较组间围术期血液成分输注情况(±s

组别

n

红细胞(U)

新鲜冷冻血浆(ml)

冷沉淀(U)

血小板(U)

参照组

45

5.96±1.78

418.58±70.31

26.83±5.03

2.11±1.20

研究组

45

3.26±1.84

272.23±56.39

14.21±6.48

1.65±0.58

t

-

7.075

10.893

10.320

2.315

P

-

0.000

0.000

0.000

0.023

2.2 组间CCI指数对比

研究组的CCI指数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组间临床指标(±s

组别

例数

输注1h

输注24h

参照组

45

6.82±1.57

2.68±1.45

研究组

45

16.02±3.11

8.08±2.25

t

-

17.715

13.533

P

-

0.000

0.000

3 讨论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在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血栓弹力图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可通过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变化来判断血小板功能的状态。研究表明[3],血小板抗体与血栓弹力图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通过对心脏手术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血栓弹力图分析,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输血决策。当发现患者存在血小板抗体阳性时,可以选择适当的血小板输注策略,以提高血小板功能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此外,血栓弹力图检测还可以评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凝血功能状态,从而指导输血的时机和数量[4]。根据血栓弹力图的结果,可以调整输血策略,减少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和减少输血的需求。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的围术期血液成分输注情况与CCI指数较参照组更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表明血小板抗体协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面对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患者时,应用血小板抗体协同血栓弹力图检测指导的方式,具备显著的效果,保证输血的效果,调整患者的CCI,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秦婷婷,刘广锋.血栓弹力图联合血小板抗体检测对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指导作用分析[J].系统医学,2023,8(12):82-85.

[2]樊波,栾津,许博.血栓弹力图指导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的临床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5):25-27.

[3]林升雄,曹一秋,吴丹娜,等.血栓弹力图指导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输血对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和预后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22):2413-2416.

[4]林就孟,张颖,曾灏,等.血小板抗体协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指导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4):100-1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