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联合中药汤剂内服用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作用意义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30
/ 2

针灸疗法联合中药汤剂内服用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作用意义评价

朱广

崆峒区四十里铺镇中心卫生院   甘肃平凉   744024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疗法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后偏瘫患者的综合干预成效。方法:随机性划分我院100例CI并偏瘫患者至A组(50例,予以常规治疗方案)与B组(50例,于常规治疗方案中配合中医针灸与补阳还五汤内服),随后对比相关数据,意在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差异。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机体平衡功能(BBS)评分与生活能力(ADL)评分改善效果更为优异(P<0.05)。结论针对CI并偏瘫患者而言,中医学者在治疗方面亦存在自身独特的见解,将针灸疗法、中药汤剂内服与常规疗法配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更为有益。

关键词:脑梗死(CI);偏瘫;中医针灸疗法;补阳还五汤;ADL评分

CI对应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中风”,学者认为,偏瘫为中风病的主要症状表现,相关古籍中有关于“偏枯”、“偏痱”、“痿痹”等病名的记载;认为中风后偏瘫,主要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与气血亏虚,应重点围绕“血瘀”进行干预[1]。本研究将中医针灸疗法与补阳还五汤内服用于CI后偏瘫患者常规治疗方案中,并与前者予以对比,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22年8月份至2023年12月份期间,收治的100例CI并偏瘫患者纳入研究,结合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划分至A组(50例)与B组(50例),2组患者均符合《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21)》与《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2021)》中有关诊断标准。A组:男女比例29:21,年龄(60.84±4.04)岁,CI病程(12.08±1.95)个月;B组:男女比例31:19,年龄(60.93±4.08)岁,CI病程(11.89±1.92)个月。2组患者经对比资料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1.2.1西医常规治疗方案(A组、B组)

2组患者入组后,均为其提供保护神经、调节血脂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方案,并在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尽早介入康复训练,像良肢位摆放、肢体被动/主动训练、站立/行走训练等均包含在内。

1.2.2中医综合疗法(B组)

①中药内服: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方:生黄芪30g;桃仁、地龙、赤芍各12g;当归、红花、川芎各9g,加水浸泡后煎煮,取300ml药汁为1剂,分早、晚2次温服完毕,疗程为4周。②针灸疗法:取百会穴、合谷穴、曲池穴、太冲穴、手三里穴、昆仑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等穴位,选择75%酒精依次消毒上述穴位皮肤后,以10R型针灸针(0.25mm×40mm)刺入上述穴位予以刺激,待得气后,手法以捻转提插为主,保持3min,而留针时间、行针时间分别控制在30min与15min,疗程为4周。

1.3观察指标

①机体平衡功能[依据博格平衡量表(BBS)判定标准,该量表评分范围0-56分,总分<40分代表患者有跌倒风险,总分与平衡能力呈正相关];②生活能力[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2组患者予以测定,评分范围0-100分,100分代表生活能力正常,0分代表丧失生活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1.0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2组患者BBS、ADL分值均有所改善,但相对B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效果更为优异(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2组患者平衡能力、生活能力改善效果对比(

组别

机体平衡功能(BBS)

生活能力(AD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n=50)

12.89±3.03

18.94±2.16

50.89±4.48

59.93±5.28

B组(n=50)

13.01±3.05

24.38±2.71

51.01±4.43

66.05±4.98

t

0.197

11.099

0.135

5.962

P

0.844

0.001

0.893

0.001

3讨论

CI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群体,其伴随CI风险性可高达70%;而CI危害性除表现在高致死率以外,其所遗留的相关后遗症也是造成患者生活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约55%-75%CI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即同侧上下肢瘫痪,常见于CI发病后2-3d左右,此类后遗症主要发病机制为CI所致正常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功能受损,以影响至所支配肌肉神经功能,最终因神经功能缺损造成同侧上下肢瘫痪、面部麻木、口角歪斜等症状[2]。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五脏六腑亦日渐衰退,机体阴阳紊乱,可产生风、火、痰、瘀,四者可单独致病,亦可共同存在,综合交织,其中以血瘀最为常见;且老年人多伴随气血不足,使血脉难以滋养,加之上气不足以致血行无力,久而久之,便形成血瘀,即“元气亏虚,气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必停而为瘀”[3]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亦是活血补气之名方,方中生黄芪、桃仁对固表补气,活血祛瘀有益;赤芍、当归有利于凉血散瘀,润肠通便;红花、川芎具备良好的通经止痛,祛风行气之效

[4]。而针灸疗法对CI并偏瘫亦有理想的辅助疗效,通过刺激相应穴位皮肤,如百会穴、合谷穴、昆仑穴、阳陵泉穴等,有助于调和气血、行气止痛、醒脑通窍,随后配合补阳还五汤口服,对巩固疗效有益[5]。在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的同时,内服补阳还五汤,并配合针灸疗法,经4周治疗后,此组患者BBS、ADL指标均优于A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CI后偏瘫患者内服中药汤剂,并配合针灸疗法,有助于巩固整体疗效。

参考文献

[1]娄亮亮.自拟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偏瘫脉络瘀阻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 2019, 34(10):3.

[2]黄经纬.早期针灸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淮海医药, 2019, 37(4):3.

[3]王欣,史红辉.开窍醒神补虚通络针刺疗法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 2019, 9(32):2.

[4]文淑霞.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在脑梗死后遗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9, 25(25):3.

[5]王新磊.脑梗死应用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家庭医药, 2019, 000(00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