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1
/ 2

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丁英英

柯桥区六一幼儿园312030

【摘 要】区域活动具有自主游戏特点,其成功践行了“课程游戏化”理念,让幼儿在各项游戏中获取丰富的学习经验,成功打造寓教于乐教育模式。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需要大班幼儿对科学问题、现象产生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达成培养目标。基于此,简述区域活动对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从多个教育视角出发,探讨区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策略,包括合理投放科学材料、鼓励幼儿深度探索、提出科学探究项目、延展科学探究活动、开展评价总结反馈等。

【关键词】区域活动;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一、区域活动对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意义

(一)激活探究意识

区域活动具有自主性教育特点,该教育环节为大班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与探索的空间,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和操作材料,支持大班幼儿随时随地展开探究活动的需求。充满自由性的学习活动,刚好能满足大班幼儿好玩、好动的探究需求。大班幼儿能针对不同科学现象提出不同问题,在游戏中不断尝试、发现,在潜移默化中激活探究学习意识,为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做好铺垫。

(二)强化观察能力

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区域活动具有开放、自由的活动特点,恰好满足了大班幼儿自主观察的学习需要。展开来讲,随着区域活动的深入,大班幼儿能在操作、实践过程中,主动发现事物变化的特征与关联,大班幼儿的观察力得到提升,可从游戏中获取更多感兴趣的学习经验。

(三)提高科学素养

基于大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发现,大班幼儿探究意识及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能基于问题主动思考不同教育问题、学习现象,并可通过对比、操作、实验及验证等途径,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大班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得到提升,能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知识的技巧。久而久之,大班幼儿科学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树立了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二、区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原则

(一)需求性原则

需求性原则,即教师满足大班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实际需求。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在与材料不断互动中得到发展的,随着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深入,大班幼儿对材料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基于幼儿这一学习问题,教师应做好教育支持工作,针对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情况积极投放科学材料,并关注大班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需求,通过物质需求的满足促进其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支持性原则

支持性原则,即教师支持大班幼儿所提出的科学探究问题,在安全条件、环境氛围支持的情况下,让大班幼儿展开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展开来讲,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行为的诞生,大多源于大班幼儿对某一活动现象的观察与发现,在大班幼儿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后,教师应支持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鼓励其大胆地探究科学知识,做大班幼儿科学学习的支持者,以使其科学探究能力形成。

(三)即时性原则

即时性原则,即考察教师在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反应速度。大班幼儿虽然学习能力强,但思维发展仍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面对不同科学现象,大班幼儿常常会快速地提出一个问题,在不久后将其抛之脑后。

(四)广延性原则

广延性原则,即教师能针对大班幼儿某一科学探究行为进行延伸,通过扩宽探究广度与深度的形式,让大班幼儿展开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究学习。良好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并非一项短时间内可达成的教育目标。

三、区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关注材料需求,合理投放科学材料

丰富的活动材料,是支持大班幼儿展开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路径。在区域活动期间,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意识需要多种不同的材料进行验证与实验,通过多次验证与反复实践,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最终实现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应做好物质材料的投放,关注大班幼儿对不同材料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为其准备科学材料,以不断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幼儿的身心得到良好的成长与发展。例如,在大班幼儿科学区域活动中,几名幼儿通过观察室内花盆中的草莓苗展开了讨论,发现草苗长出了许多小小的根。基于大班幼儿对植物观察的发现,教师可在区域中为幼儿投放一些植物标本、科普类图书,通过材料的投放支持大班幼儿对科学知识展开深度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为大班幼儿准备花盆、种植土、水培瓶等道具,鼓励大班幼儿将草莓苗种植在新的地方,以实践性活动进一步强化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以现象观察发展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达成理想中的教育目标,有效发展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支持探究想法,鼓励幼儿深度探索

支持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行为,并鼓励大班幼儿对内容展开深度探索,能有效强化其科学探究积极性,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走进科学探究活动中。在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受认知水平及学习经验的影响,大班幼儿常常会针对自己看到的、观察到的科学现象提出问题,部分能力较强的大班幼儿会主动尝试与探索科学知识。基于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为进一步强化其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应秉承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大班幼儿对所提问题展开深度探索,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室内美工区域游戏中,几名大班幼儿拿着不同颜色的彩纸,展开了剪纸游戏。随着游戏活动的深入,幼儿发现将纸张对折剪出花样,能剪出两个一模一样的图形。基于这一发现,教师鼓励几名大班幼儿尝试将纸张多次对折,观察是否能剪出更多相同的图形。几名大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先后做出了多次尝试。但随着游戏活动的深入,大班幼儿发现多次对折后的纸张虽然也出现了一模一样的图形,但效果不够理想。基于这一观察,教师可为大班幼儿准备折纸书,并鼓励其翻阅图书,观察书上的折纸技巧,通过深度探索掌握正确的“六折、七折、八折”折纸方法,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发展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以此类推,教师还可在大班幼儿剪纸过程中,融入花样、图腾等传统的艺术元素,不断拓展区域活动深度,有效增强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捕捉教育契机,提出科学探究项目

大班幼儿学习能力较强,在不同学习活动中,大班幼儿能独立完成部分科学探究项目,并能针对所提出的科学活动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基于大班幼儿这一学习特点,教师可加强对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过程的关注,基于大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以达成理想中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建构区游戏中,大班幼儿对弹簧产生了较强的探究兴趣,并主动对区域中的弹簧进行了开发,设计了不同游戏作品。基于大班幼儿的行为操作,教师可提出具有探究深度的学习问题,如“弹簧每一次被压缩后都会恢复原样吗?”“弹簧拉开后会是什么形状?”等。教师基于大班幼儿现阶段的科学探究问题,带领其展开全新的科学活动,以新的科学探究项目构建课程活动,使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文章对区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展开探讨,结合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及教育建议,基于大班幼儿发展实情,关注大班幼儿区域活动过程,并从多视角出发对教学活动提出几点可行之策。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并非一朝一夕间发展起来的,幼儿教师应针对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及表现实施适宜的教育引导,加强对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关注,鼓励其对观察到的现象及提出的问题展开主动探索,在潜移默化中拓展大班幼儿科学探究的深度,以实现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龚越 . 浅析在幼儿园开展幼儿科学小游戏活动的策略 [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10-12.

[2] 黄丽红 .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五阶段教学模式探索 [J]. 幼儿教育,2022(33):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