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促成长一小学音乐美育课堂构建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1
/ 2

以美育促成长一小学音乐美育课堂构建策略

余嘉懿谢吕庆

湖北民族大学  445000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美育教育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兴趣多样化以及艺术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其教学过程中,完美融入美育教育,不仅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快速跨越,同时也是增强学生艺术素养,使其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本文将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美育教育的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美育教育;策略

一、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艺术素养

小学生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与传统文化课相比,音乐课对他们而言更具吸引力。音乐课程在传授乐理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将美育教育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艺术天赋,发散思维,巧用奇思妙想,使其在发现美、体验美的过程中感悟美、创造美,促进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能陶冶情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促进全面发展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习成绩一度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重分数,轻能力”“重才艺、轻素质”的思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缺乏审美能力,对于音乐之美的感悟与理解存在偏颇。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发展,拓展学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加强文化与艺术的有效衔接,成为各级学校的首要任务。音乐课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为学生改变固有思维、提高审美认知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提出新的要求,而这里的“美”,指的就是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这是新课标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1]

二、以美育促成长-音乐美育教育的对策

(一)创设课堂情境

低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易于快速产生兴奋或者抑制,其注意力大多数是被动的。小学音乐课如果过于刻板,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抵抗情绪。因此,音乐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尽可能地美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感悟音乐的魅力,习得乐理知识。比如,可以在教室内张贴乐器图案、音乐家头像等,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音乐剧、音乐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创新教学方式

小学音乐教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视听基础与视唱能力,使其在体验中感受美,理解音乐的内涵。首先,要寓教于乐,强化节奏教学。音乐与噪声的区别在于节奏与旋律,富有节奏与旋律的声音才能叫作音乐。而节奏教学强化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音乐教师可以寓教于乐,通过小游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比如,采用“学一学”类的游戏,让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声音,比如说跑步声、汽笛声、闹钟声、虫鸣鸟叫声等,通过听觉感知节奏的长短、高低、强弱;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其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增强,可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歌舞剧表演。表演剧目不做过多限制,可以从网上检索,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创作,以此让学生感受经典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3]

(三)深化歌词寓意

歌词与旋律是构成歌曲的两大要素,词与曲的协和统一,可呈现生动且鲜明的艺术形象。而歌词所表达的意境,能够让学生通过文字快速体会音乐的内涵与思想,享受中国文学之美。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以学生学习特点为基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深化歌词寓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

(四)融合传统艺术

戏曲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戏曲是国粹,包含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中国戏曲是民族的、能够走出去、跨文化传播的、代表中国符号的典型音乐形式。利用戏曲特色元素拓展音乐创作空间,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符号性表达,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融合能力与时代魅力。《说唱脸谱》是戏曲知识的启蒙歌,基于京剧旋律与唱腔的基础上,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音乐巧妙结合,亦戏亦歌,对小学生而言,更加朗朗上口,简单易学。通过这样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实现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唤醒小学生的生命光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五)挖掘探索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与创造美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培养音乐学习兴趣,欣赏祖国音乐艺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学习经典民族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以扩大文化视角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突出学科特点,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融入音乐教育之中,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合作意识。因此,在小学音乐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其在习得乐理知识的同时,体会创作者的思想与感情,品味歌曲的内涵与意境,从而实现音乐美育教育,提升学生寻找美、感受美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推进内涵发展、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育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同时能够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探索,从创设课堂情境、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歌词寓意、融合传统艺术、挖掘探索能力几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改进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实现美育教育的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美,通过音乐鉴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努力塑造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梁莉娜.以文育智,以艺育德——论学堂乐歌合唱教学对中小学生的美育功能[J].北方音乐,2019(4).

[2]朱姝.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A]. 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一) [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