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点穴联合PNF技术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3

手指点穴联合PNF技术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熊瑛迦

桂林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 541002

摘要:目的 探讨手指点穴联合PNF技术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指点穴及PNF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评分(MBI评分),简化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MBI评分,上肢FM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MBI,上肢FMA评分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患者,康复治疗加予采用手指点穴联合PNF治疗,临床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脑卒中,中医学称“中风” ,是我国多发的、常见的、最具破坏性的脑血管疾病。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人数达1242万,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我国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幸存者中,约75%留下后遗症、40%重度残疾。随着我国经济、科研和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国民寿命不断延长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致使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脑卒中患者数量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幸存者中近75%的人遗留以偏瘫为主的功能障碍[1]。脑卒中常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其中,上肢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产生严重影响。上肢痉挛临床康复速度较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手指点穴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康复治疗方法。研究表明,手指点穴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缓解上肢痉挛。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PNF) 采用通过刺激肌肉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以引导神经肌肉运动再控制2。本研究尝试在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治疗中应用手指点穴联合 PNF技术对康复的影响。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桂林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8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 平均年龄( 56. 88 ±6.8) 岁; 平均病程( 51.10. 1 ± 11. 4) d,脑出血7例,脑梗死33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 平均年龄( 53. 68 ± 6.4) 岁; 平均病程( 50.30. 3 ± 12. 1) d,脑出血8例,脑梗死32例。2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 05) 。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诊断参照1996年《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患侧肢体改良Ashworth分级≥1级;3)均为成年人,且年龄40~70岁;4)无语言沟通障碍者;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6)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1)依从性较差者;2)上下肢关节挛缩畸形者;3)伴有其他病理性脑疾患,例如肿瘤、脓肿等;4)有急性脑出血倾向者;5)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6)有痴呆或精神病史;7)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降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具体包括良肢位摆放、肌肉静态牵拉、缓解肌肉痉挛、被动运动与按摩、维持关节活动度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指点穴及PNF治疗,具体方法如下:保持患者处于仰卧位,采用掌揉患侧上臂内外侧到前臂,然后用拇指按揉百会、双侧风池、合谷、后溪、外关、内关、少海、曲池、臂臑、肩前、肩贞、曲垣、肩髃穴,每穴10~20 次,每次PNF治疗前进行。PNF治疗由治疗师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对痉挛性瘫痪上肢施以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为主的手法治疗,并针对痉挛、肌张力高的相关关节、肌肉群行降张力手法治疗,动作采取螺旋对角线的动作线路,重点应用保持-放松、收缩-放松、节律性稳定、缓慢逆转等,灵活运用徒手接触、牵伸、关节挤压、口令交流、视觉提示等动作要领,也可给病人最大抗阻,运动达全范围或维持到等长收缩。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持续治疗5次, 休息2天,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即28天。

2.2 疗效标准 参照《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3中相关标准评定。

2.3 观察指标:主要指标:1) 临床疗效采用症状临床观察表进行评定;2) 上肢痉挛程度评定:用改良 Ashworth 评定量表来评定治疗前后上肢痉挛改善程度;3)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定,MBI总计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4];4) 运动功能采用简化上肢Fugl-Meyer量表进行评定,该量表总计66分,评分越高提示上肢功能越好[5]

2.4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临床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P<0.05时,认为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1时,认为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时,认为无统计学意义。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40

15

19

6

85

治疗组

40

9

20

11

72.5

3.2  两组上肢改良Ashworth结果比较,经秩和检验,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 治疗前两组上肢痉挛程度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上肢改良 Ashworth 比较,单位(例)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0级

1级

1+级

2级

3级

4级

0级

1级

1+级

2级

3级

4级

对照组

40

0

13

10

17

0

0

5

13

18

4

0

0

治疗组

40

0

11

13

16

0

0

7

20

10

3

0

0

3.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MBI 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MBI 评分均上升,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治疗前后两组MBI 评分比较,单位(分))

组别

例数

MBI 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0

37.38±12.56

47.88±11.43

治疗组

40

37.50±12.76

42.38±12.56

3.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上肢FMA评分均上升,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表4,治疗前后两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单位(分))

组别

例数

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0

32.83±6.22

35.925±6.65

治疗组

40

33.63±6.62

39.78±8.45

4 讨论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多由于双侧大脑半球经肼胝体抑制失衡,患侧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健侧的大脑皮层过度抑制患侧的大脑皮层; 因此激活患侧皮质活性、降低健侧皮质活性,有助于恢复半球间平衡[6]

手指点穴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之一,能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从而达到通经活络、调整机能、祛邪扶正目的。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中医辩证分型的不同,采取辩证取穴的方法,对患者患侧肢体进行循经点穴以及肢体躯干关键点手指点穴,有舒筋活血、调节经络气血运行、调和阴阳的作用,使肢体阴阳趋于平衡,可使痉挛的肌肉、关节得以放松,降低姿势张力。本研究中手指点穴主要通过刺激头部、手部穴位,如百会、双侧风池、合谷、后溪、外关、内关、少海、曲池、臂臑、肩前、肩贞、曲垣、肩髃穴等,以调节气血和神经系统功能,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其手法舒适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明显。

PNF理论基础是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正常的运动发育是按照从头到脚,由近及远的顺序发育。在治疗中,PNF 主张首先注意头颈的运动发展,再到躯干,最后是四肢,因此只有控制了肩胛带的稳定性之后,才能发展上肢的精细动作技巧。人体运动控制能力的发育经过活动性、 稳定性、 控制性和运动技能等四个阶段。活动性的前提条件是相关关节必须具有一定的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 而痉挛性瘫痪的患者由于肌张力过高,日久关节挛缩和肌肉短缩等使运动缺乏可动性。所以,康复训练的第一步是提高各关节的活动性。PNF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平衡能力。刺激拮抗肌使肌肉收缩可诱发主动肌兴奋而后收缩。 同时在身体不同部位给予阈下刺激相互加强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7]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肢改良 Ashworth 结果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治疗均可使患侧上肢肌张力有所缓解,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上肢痉挛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上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治疗后组间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手指点穴联合PNF技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痉挛状态。同时该联合疗法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Jayme S,Knutson,Terri Z,et a1.A novel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treatment for recovery of hand function in HemiPlegia; 12-week Pilotstudy [J].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09,23(1):17-25.

[2] 王健,包永欣,相永梅,等.通经解痉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 7) : 699-702.

[3]  Hartwig M,Gelbrich G,Griewing B.Functional orthosis in shoul-der joint subluxation afterischaemic brain stroke to avoid post-hemiplegic shoulder-hand syndrom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12,26( 9) : 807-816.

[4]  Leung SO,Chan CC,Shah S. Development of a Chinese versionof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J]. Clin Re-habil,2007,21( 10) : 912-922.

[5]  许光旭,高晓阳,陈文红. Fugl - Meyer 运动功能评分的敏感性及实用性[J]. 中国康复,2001,16( 1) : 18-19.

[6]  Corti M,Patten C,Triggs W.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 of motor cortex after stroke: a focused review[J].AmJ Phys Med Rehabil,2012,91( 3) : 254-270.

[7]  燕铁斌,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年第二版: 25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