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2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探讨

吕型超1王婷婷2于恒1姚以帖2

宁波瑞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2浙江瑞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   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现阶段,运用不同层级的环境监测网络,能进一步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常态化支持监测体系初具规模,也形成了一系列监测规范和标准。每年都会定期形成各种类型的环境监测报告,为相关单位人员工作任务提供参考依据。虽然目前环境监测体系发展极为理想,但仍然存在诸多客观因素制约和影响,导致部分环境监测工作停滞不前,未能满足现代化环境监测管理的根本需求。本文主要分析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质量污染排放可持续发展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逐渐提升,不断在环境监测事业上加大投入力度,力求能够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从而采取更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对策,加快污染治理成效。与此同时,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已然成为保护国家环境安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关键决定因素。

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生态系统状态和环境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观测的过程。它是一种系统收集、记录和分析环境数据的活动,旨在了解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评估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为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环境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等自然环境的监测,以及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人工环境的监测。通过采集环境样品(如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等)或使用各种环境传感器和监测仪器设备,对环境因子、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测量和分析。环境监测的目标是全面了解环境状况、评估环境质量,并及时发现和预警环境污染事件。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评估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识别和评估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

2、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的关联性

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密切相关,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环境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同时,环境治理的实施也需要依托环境监测的成果来指导、监督和评估。环境监测通过对环境因素、污染物浓度、生态系统状况等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环境质量、识别环境问题、制定环境政策和规划,为环境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和污染事件的发生,对环境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通过监测环境污染物浓度变化、生态系统指标变化等,可以提前发现环境异常情况,及早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有效避免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环境监测数据还可以用于评估环境治理措施的效果和影响,为环境治理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环境治理措施和政策,进一步提高治理效果,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环境监测可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管理工具,用于监督和检查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情况,强化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

3、环境监测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应用优化途径

3.1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

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在环境监测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断推动着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和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监测需求的增加,传统的监测方法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环境监测的要求,因此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显得尤为迫切。技术创新带来了各种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如遥感监测、在线监测、空气质量传感器等。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使得监测过程更加高效、精确和便捷。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监测,及时获取环境变化情况;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缩短监测响应时间。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环境治理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设备更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通过更新设备、置换仪器,可以提升监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最新一代的环境监测设备普遍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广的监测范围和更快的响应速度,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环境监测需求。例如,新型空气质量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多种污染物的同时监测,提高了监测数据的综合性和全面性;水质监测仪器的更新则在于提高对微量污染物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更好地保障水质安全。技术创新与设备更新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改进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3.2监测网络建设与布局优化

在环境监测领域,监测网络建设与布局优化是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有效开展和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因素。一个完善的监测网络能够全面、及时地获取环境数据,帮助监测机构监控环境变化、预警环境风险、指导环境治理决策,进而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保护。监测网络建设要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需求,合理规划监测站点的分布,覆盖城市、乡村、工业区、生态区等不同环境类型,构建起一个综合性、多层次的监测网络。同时,监测站点之间应该具有相互协调、互补的关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一致性。监测网络布局需要考虑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合理规划监测站点的选址,考虑到环境问题的关键点、污染源、人群密集区等因素,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同时,通过监测网络的空间布局优化,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个地区或流域的环境变化情况,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全面、及时的环境信息。在不断完善监测网络建设与布局优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环境监测网络的覆盖优势,为环境治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优化监测网络布局,是保障环境质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3.3信息化管理与数据共享

信息化管理使得监测数据的管理更加高效。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监测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归档等环节。信息化管理系统自动化地处理和整合监测数据,避免了繁琐的人工操作,提高了数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以生成各种报告和图表,便于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信息化管理促进了监测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分享。通过网络和云计算技术,监测数据可以实时、远程地传输到指定的机构和部门,避免了数据传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同时,建立数据共享平台,让不同机构之间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推动合作与协同,以共同应对环境问题。数据共享可以避免重复监测和数据重复汇总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数据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监测能力。信息化管理与数据共享对于环境监测的管理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提高了监测数据的管理效率和可靠性,促进了数据的传输和分享,提升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了更好的支持,推动了环境监测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结束语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因势利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特色环保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基础作用、先锋作用,严格依照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的战略部署,站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战略性角度,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掌握环境监测工作对于环境治理工作具有的促进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刚,刘钢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监测方案探讨[J].四川有色金属,2023(2):15-18.

[2]代廷宽,杨海毅.基于空气污染物监测的大气环境治理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3(6):65-68.

[3]孟祥武,陈俊,李旭,等.智慧环境治理在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的构建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42(2):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