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施工中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关于建筑施工中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宁鑫

身份证号:13010519930508****

摘要: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本文对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首先介绍了影响清水混凝土质量的要求;其次详细阐述了在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要点,如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的操作规范。

关键词:建筑施工、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清水混凝土,又被称之为装饰混凝土,是一种以其自然形成的饰面为饰面效果的混凝土形式。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成型,无需二次装饰,直接展现混凝土本身的质地和纹理。其表面光滑细腻,颜色均匀一致,线条清晰,往往展现出一种质朴、素雅且富有现代感的美学风格。

1、清水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1.1实体质量要求

1.1.1力学性能:清水混凝土必须满足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及质量标准的力学性能要求,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等指标需达到设计规定。

1.1.2耐久性:除了满足基本力学性能外,清水混凝土还需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包括抵抗冻融循环、氯离子渗透、碳化、碱集料反应等,以适应工程所处的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

1.1.3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确保钢筋不受外界因素侵蚀,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1.2外观质量要求

1.2.1颜色与色泽:清水混凝土的表面颜色应均匀一致,无明显色差,不论是饰面清水混凝土还是普通清水混凝土,要求在一定距离(如4米或8米)处观察,肉眼不能看出显著差异。

1.2.2表面平整度: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允许有漏浆、流淌、冲刷痕迹,平整度误差要小于一定限值,如高级抹灰标准的2毫米以内。

1.2.3几何尺寸:混凝土构件的长宽高等各种轴线应通直,建筑尺寸应准确,棱角应方正不歪斜,线条应顺直不弯曲。

1.2.4表面质量:不应有气泡、裂缝等质量通病,如有修补痕迹,应尽量减小痕迹可见度,修补部位需经专业技术处理并重新验收。

1.2.5其它:还包括对明缝、禅缝等表面观感指标的严格控制,确保其横平竖直、均匀一致,符合设计和施工标准。

2、清水混凝土在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2.1搅拌环节:

2.1.1配合比设计: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精细计算,不仅要满足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还要考虑到其表面呈现的色彩、质感等因素。通常选用优质水泥、细骨料和少量优质的矿物掺合料,以获得理想的混凝土色泽和平整度。

(1)强度和耐久性:首先,配合比设计必须满足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如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以及耐久性要求,如抗渗性、抗冻性、抗碳化性能等。这意味着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和标号,以及科学确定水灰比、砂率和骨料的比例。

(2)色彩控制:清水混凝土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水泥和骨料,通过选择特定品种的水泥(如白色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调整骨料类型和粒径分布,以及掺加适量的颜料或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微粉等),可以调节混凝土的本色。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增色剂或色素,来达到设计师期望的色彩效果。

(3)质感与表面效果: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质感取决于骨料的级配、颗粒形状和大小,以及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选择高质量、连续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和细骨料,以及适中的坍落度,有助于减少气泡、空隙和泌水,从而获得平滑且纹理丰富的表面。此外,适当掺入防冻剂、减水剂、塑化剂等各种外加剂,可以帮助改善混凝土的各种性能和表面质量。

(4)施工工艺适应性:配合比设计还需考虑施工工艺的需求,例如混凝土的流动性、泵送性、凝结时间等,以确保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能够顺畅、密实,同时又能保持良好的表面平整度和一致性。

2.1.2搅拌均匀: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确保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成分混合均匀,消除混凝土内部的离析现象,从而得到均匀细腻的混凝土浆体。

(1)投料顺序与时间间隔:首先投入粗骨料、细骨料,然后加入水泥、矿物掺合料等粉状材料,最后缓慢加入水和外加剂。不同的材料之间要有适当的时间间隔,以保证各组分逐步、充分地混合。

(2)搅拌时间与强度:搅拌机运行时,要保证搅拌时间足够,使水泥颗粒能充分润湿并与骨料紧密结合,同时让外加剂均匀分散。搅拌强度也要适中,过弱可能导致混合不匀,过强则可能引发混凝土内部离析。

(3)均匀性检查:搅拌过程中,应定时抽取混凝土拌合物样品,检查其颜色、稠度和含水量等,确保没有明显的干湿斑块、水泥团聚或骨料分离现象。

2.1.3坍落度控制:根据施工条件和模板设计要求,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确保混凝土能够在模板内顺利填充、流动,但又不至于产生过大的泌水和离析。

(1)流动性:清水混凝土施工时,一般要求较高的流动性,以确保混凝土能在模板内自流平并充满每个角落,不留空隙,保证混凝土内部结构均匀,外表平整。但是,流动性过高会导致混凝土浆体过于稀薄,易产生泌水、离析现象,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表面质量。

(2)坍落度范围:根据施工条件和模板设计要求,确定适宜的坍落度范围。一般来说,清水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在设计规范建议的范围内,如140mm-220mm不等,具体数值需结合混凝土输送方式、浇筑高度、模板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3)泌水和离析控制:泌水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水渍,影响表面美观;离析则会导致混凝土内部骨料分布不均,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合理使用减水剂、增稠剂等外加剂,以及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工艺,可以有效降低泌水和离析的可能性。

(4)现场调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天气、气温、湿度的变化以及混凝土运输、浇筑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适时调整坍落度。现场技术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确保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2.2浇筑环节:

2.2.1连续性:清水混凝土浇筑应尽量做到连续不间断,避免因浇筑中断导致的冷缝或施工缝,影响表面效果。

(1)防止冷缝: 清水混凝土的浇筑应尽量保持连续,避免出现间断导致的冷缝(由于新旧混凝土接触面温度差异较大而形成的可见缝)。冷缝不仅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削弱结构的力学性能,同时也可能成为渗水、侵蚀的通道,降低耐久性,更重要的是,冷缝会在混凝土表面留下明显的痕迹,严重影响清水混凝土的装饰效果。

(2)保持表面连续性: 连续浇筑能够确保混凝土表面的色调和纹理一致,从而维持清水混凝土自然、流畅、无接缝的饰面效果。一旦中断浇筑,重新开始时的新混凝土与已硬化的混凝土之间可能产生色泽差异,或是形成高低不平的接缝,这些都违背了清水混凝土追求的简约、纯净之美。

(3)施工缝控制: 如确需设置施工缝,则需预先规划并在明缝、禅缝或设计指定的位置设置,以保证缝的规整性和美观性。同时,施工缝处理要按照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如铺设接缝材料或做特殊处理,确保新旧混凝土的良好结合。

2.2.2振动密实:采用合理的振捣方式,既要保证混凝土内部无空隙且密实,又要避免过度振捣导致的混凝土表面起泡、砂浆流失和骨料浮浆等现象。

(1)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骨料粒径以及结构部位特点选择合适的振捣器,如插入式振捣器、附着式振捣器等,并确保振捣器性能良好。

(2)振捣时机把握:混凝土浇筑到模板内后,应尽快进行振捣,通常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过早振捣可能导致浆液下沉,过晚则混凝土已初步凝固,振捣不易且效果不佳。

(3)振捣方法与技巧:插入式振捣器应垂直并且快速插入混凝土中,缓慢拔出,快插慢拔,且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宜过大,确保混凝土内部得到有效振实,不留死角。同时,避免在同一位置长时间振捣,以免产生过振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选择搅拌方式及振捣方式,既可以确保混凝土内部密实,提高结构强度,又可以避免混凝土表面质量问题,从而达到清水混凝土结构坚固耐用与美学效果并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爱军.房建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江西建材,2016,(24):100.

[2]李良.房建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房地产导刊,2015,(11):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