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治疗效果、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介入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治疗效果、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谭彦

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重症监护室 河南周口 4667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介入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治疗效果、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本研究,随机抛硬币法均分为常规组及实验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介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比干预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结论: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通过介入护理,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负性情绪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因此,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介入护理,以提高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介入护理;脑血管;治疗效果;生活质量;

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的严重健康问题,脑血管介入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预防并发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然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伴有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介入护理作为一种综合性护理模式,具有针对性地干预患者的身心健康,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2]。本文旨在探讨介入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方法

1.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本研究,随机抛硬币法均分为常规组及实验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年龄为41~72岁,平均年龄为56.2±6.5岁。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介入护理干预,年龄为39~74岁,平均年龄为54.2±5.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且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患者具有良好的认知功能,能够理解并配合研究过程。

1.2.2 排除标准

1.存在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或疾病,影响研究干预效果的患者;

2.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过程的患者;

3.未能提供完整的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组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定期对患者进行临床监测和评估,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变化。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包括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等,确保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的药物治疗方案得到有效执行。预防和处理介入治疗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血栓形成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药物治疗。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和康复训练,促进术后恢复,预防并缓解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服务,帮助患者应对术后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康复。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包括饮食指导、药物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1.3.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验组采用介入护理干预,包括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治疗信心。通过心理咨询、家庭支持等方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根据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如使用镇痛药物、局部麻醉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疼痛缓解的自我训练,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床上活动、散步等。康复训练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反应,确保康复效果。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脑血管疾病的病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为患者提供心理和生理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4 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等维度。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得分越高,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重。

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以评定治疗效果。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2021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示,采用x²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实验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数据见表1

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n=35

分组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总体健康评分

常规

6.86±2.14

2.12±1.46

14.84±0.14

12.41±2.24

实验

12.42±2.56

8.98±0.87

18.42±0.35

17.45±2.11

t

4.613

8.416

8.023

8.322

P

0.016

0.003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比干预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两组焦虑、抑郁比较[±s,分,n=35]

分组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常规

52.86±7.98

37.24±4.36

55.42±6.87

40.86±6.22

实验

52.75±8.10

45.21±6.13

55.79±6.24

48.35±5.10

t

0.423

9.892

0.146

6.932

P

0.687

0.000

0.877

0.000

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介入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具体表现在症状缓解速度快、住院时间短等方面。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通过介入护理,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负性情绪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2]。因此,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介入护理,以提高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翠萍, 陈志敏, 蔡乐英, 等. 介入性治疗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9, 16(29):66-68.

[2]胡秀梅, 刘俊艳, 范文静, 等.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 17(12):27-29.

[3]李华, 张涛, 王慧, 等. 心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临床护理, 2018, 10(8):73-75.

[4]刘红梅, 王敏, 张丽, 等. 介入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21, 35(5):810-812.

[5]王芳, 郭丹丹, 李阳, 等. 介入性治疗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 医学综述, 2019, 23(16):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