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护士院前急救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120急救护士院前急救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冯婵娟

湖北武汉黄陂区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评估针对严重创伤院前急救中实施120急救护士护理的价值。方法从2023年2月~2024年1月急诊科选取严重创伤患者90例,120急救护士护理、常规院前急救各45例,分设A组、B组,比较2组急救效率与并发症率。结果急救效率比较,A组缩短了转运、分诊、检查等时间,提高了急诊急救、术前准备效率,患者急救中各环节耗时较短(P<0.05);并发症比较,A组风险较低,2组分别为8.89 %、22.22 %(P<0.05)。结论应用120急救护士护理模式开展院前急救,在严重创伤急救中效果显著,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好。

关键词:院前急救;严重创伤;120急救护士;并发症

前言:严重创伤即危及生命的损伤,常见类型包括脏器破裂、坠落伤、颅脑损伤、骨盆受损、开放性气胸、脊髓损伤等。严重创伤患者在外力作用下机体严重受损,病情危重,必须及时稳定生命体征、缓解创伤、针对性支持治疗。院前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治疗时间的重要措施,主要任务是促进患者安全进入急诊室接受专业急救,院前急救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结局。常规急救干预不完善,120急救护士进行院前急救的目的是应用更专业的急救模式更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1]。选取90例严重创伤患者,于2023年2月~2024年1月急救接诊,分析120急救护士急救方法和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1月90例严重创伤病例,A组45例(120急救护士院前急救),性别:男/女=25/20,年龄(18~85)岁,平均(45.81 ± 7.05)岁;其中闭合性创伤21例,开放性创伤24例;GCS(4~8)分,平均(6.09 ± 0.87)分。

B组45例(常规急救护理),性别:男/女=26/19,年龄(19~84)岁,平均(45.76 ± 7.10)岁;GCS(5~7)分,平均(6.12 ± 0.83)分。资料可予分析(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资料完整;(2)严重创伤确诊;(3)符合院前急救指征;(4)120接诊。

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2)精神缺陷;(3)原发性重要脏器疾病;(4)凝血异常。

1.3方法

A组120急救护士院前急救:(1)构建120急救管理组,急诊科主任、护士长为主,临床医师共同参与制定120急救模式。急救管理组评估当前120急救护士专业水平,改进急救护理措施,定期专业院前急救培训,持续改进方案,全周期执行质控和专业考核。(2)成立120急救组,急救科护士长为组长,入组护士急救工作经验不低于5年,理论、实操水平较高。每周工作回顾,定位管理缺陷,针对性培训。明确120急救原则,即:救命优先,治病其次;重伤优先,轻伤其次;排险优先,施救其次;止血优先,包扎其次;固定优先,搬运其次;先救治优先,运送其次;急救呼救,二者并行。基于上述原则,尽量缩小受害范围、减轻损伤影响,体现急救效率,发挥120医疗服务优势。(3)120接诊后,第一时间安排急救车和急救护士出发前往现场。通过电话与现场陪护人员沟通,远程评估现场情况,明确创伤类型、患者人数、创伤原因、病史等。针对呼吸障碍患者,远程指导陪护人员清理呼吸道、促进呼吸恢复。针对出血患者,指导初步止血处理。说明急救要点,避免非专业操作加重创伤。(4)120急救护士抵达后,迅速评估伤情、意识等状态,预测病情发展趋势、评估并发症风险。创建静脉通道针对性补血补液治疗。抢救过程中,采用“四定”原则,通过定时、定人、定位、定则抢救挽救患者生命。加强“危机值”监测评估,即在抢救中,根据病情对患者给予供氧支持,(1~2)min内完成,供氧速率为(2~5)L/min;3 min内完成血氧血压检测,5 min内构建静脉通道,进行心电、血压、血氧检测,10 min内完成心电图检查等。(5)利用急救车及时转运患者,驾驶员应充分熟悉路线,驾驶技术过硬,安全、快速运输。运输过程中120急救护士利用车载设备监测生命体征,与院内保持沟通,提前安排接诊,绿色通道入院。转运时,避免患者自行移动活动背、抱患者,应使用担架等专业转运设备移动患者。结合病情给予吸氧治疗,呼吸护理,维持心率、血压等指标稳定,记录院前急救用药类型、剂量、时间,以供院内治疗参考。

B组常规急救护理:规范监测生命体征、对症处理创伤部位,保护气道、恢复呼吸功能,以及实施补液治疗等院前急救措施。

1.4观察指标

急救效率:记录急救中转运、分诊、检查、急诊停留和术前准备时间、抢救时间。

并发症: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异常(MODS)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严重创伤病例数据以SPSS 26.0分析,并发症以率(%)表示,检验,急救效率以“均数 ± 标准差(

)”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效率

A组转院、分诊、检查比较迅速,可较快实施手术,快速完成手术,B组效率较低(P<0.05)。见表1。

12组急救效率[min,(]

组别

转运

急救分诊

检查时间

急诊停留

术前准备

抢救用时

A组(n=45)

8.60 ± 3.04

1.67 ± 0.42

20.73 ± 5.01

7.24 ± 1.78

9.19 ± 2.26

34.83 ± 4.10

B组(n=45)

10.79 ± 2.72

2.59 ± 0.34

31.58 ± 4.26

30.64 ± 3.41

12.27 ± 2.35

43.54 ± 5.7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并发症

A组发生率(8.89 %)<B组(22.22 %)(P<0.05)。见表2。

2 并发症情况[n%n]

组别

n

感染

DIC

ARDS

消化道出血

MODS

发生率

A组

45

1

1

0

2

0

8.89(4 / 45)

B组

45

3

2

1

3

1

22.22(10 / 45)

P

<0.05

3讨论

所谓院前急救,即在患者转运至医院前,由专业急救人员实施急救措施,以及在转运途中实施医疗监护,尽可能稳定病情,促进预后。院前急救主要包括日常急救、监护和转运,在此过程中应执行高效率的流程和科学、精准的急救措施。120急救护士是急救专科护士,具有更全面的急救知识和更完善的急救技能,从而更高效、优质地开展院前急救,效果较好[2]

120急救护士主要职责是抵达现场后快速评估病情,初步处理急症,针对性心肺复苏、通气、止血,以及进行固定、包扎等对症处理措施,此外护送患者前往医院,必要时指导群众互相救助和自我救治。120急救护士护理是专业度较高的急救模式。

本研究急救效率评估中,A组可较快完成转运、分诊等操作,与B组相比效率较高。院前急救中必须尽可能提高响应速度,采取有效措施精准救治,尽快护送患者至急诊室接受专业诊疗。120急救护士的主要职责是紧急救援、病情监测、心理支持、记录文档、与医生协作等。

并发症方面,A组风险防控效果和预后较好,DIC等并发症显著减少,发生率为8.89 %,B组防控较差,发生率22.22 %。及时精准的急诊救治有利于快速控制病情,减少创伤出血,减轻创伤对机体的不良影响,从而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院前急救严重创伤护理中,120急救护士护理是效率较高、预后较好的急救护理模式。120急救护士干预缩短急救时间,提高实施效率,促进院前急救各环节快速推进,有效防控并发症,急救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费杏珍,潘慧斌,包芸,等. 院前急救全程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应用对严重创伤院内急诊救治质控时间的影响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4,33(01):115-118.

[2]刘晨柳,凌传仁,陈琛,等. 120急救护士院前急救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科学,2023,13(22):129-13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