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潘健

湖北武汉黄陂区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溯性分析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照护理路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路径,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结果、抢救时间指标。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率、转运成功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28、5.140、6.346,P<0.05)。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急诊室救治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7、6.406、13.295,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急救护理路径,因此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应该得到大范围推广,以抢救更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抢救结果;心功能指标

前言:急性心肌梗死为心内科急危重症,近年来在医院中得到足够重视。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该病发作与患者基础疾病具有直接关联,控制患者基础疾病可预防该病发生[1]。若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则应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听取专业人员意见,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上对此类患者普遍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但是该病早就诊治疗预后效果越好,因此对其抢救流程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提前做好各阶段护理阶段的准备工作,希望能够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抢救结果。回溯性分析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溯性分析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照护理路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男/女:32/18(例),年龄54~72(岁),平均年龄62.53±8.76(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14/10/2(例),前壁、下壁、其他梗死部位:17/8/5(例);对照组男/女:35/15(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2.90±9.13(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15/8/2(例),前壁、下壁、其他梗死部位:18/8/4(例)。本实验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急性心肌梗死首次发作者;心电图诊断结果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标准者;对本实验知情且同意者。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心脏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因其他原因患者及家属不配合本实验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路径。急救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出发前往现场,途中与患者或家属保持电话沟通,指导患者家属让其安静休息。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评估病情后给予心电图检查,确定急性心肌梗死后可以给予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患者病情,全程测量生命体征。转运途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拮抗剂、ACEI(ACE抑制剂)等药物,确保转运成功,期间联系医院沟通患者病情,做好抢救准备,患者到院后按照医院标准流程进行抢救即可。

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医院提前按照急救反应→现场急救→转运→院内抢救路径对涉及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让其了解各自在不同院前急救阶段所承担的职责。急救反应阶段医护人员必须在90s内出车,未接到120急救电话前应随时待命,车内应该提前放置好抢救设备和药品。现场急救阶段医护人员应该各司其职,在准备抢救药物阶段对患者完成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确定后立即采取对应药物缓解患者症状,同时做到药物使用正常,提前建立静脉通路,缩短到院后的急救时间。转运阶段应该就近将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缩短转运时间,提前做好沟通,开通绿色通道,避免道路堵塞增加抢救时间,期间关注患者及家属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及家属治疗信心。院内抢救应该做好各医护人员配合默契,抢救结束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结果、抢救时间指标。

(1)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后患者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得到缓解表示症状缓解;转运过程中患者病情未恶化、生命指征稳定表示转运成功;患者进入手术室抢救后生命体征、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正常且保持稳定表示抢救成功。

(2)抢救时间指标包括出诊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急诊室救治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计数、计量资料均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并且用P<0.05表示差异显著。资料分别采用2t检验,并且用(%)和(x±s)表示。

2结果

2.1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结果对比

观察组症状缓解率、转运成功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928、5.140、6.34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结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症状缓解率

转运成功率

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

50

40(80.00)

50(100.00)

50(100.00)

对照组

50

32(64.00)

43(86.00)

41(82.00)

2

-

5.928

5.140

6.346

P

-

0.012

0.015

0.010

2.2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对比

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急诊室救治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7、6.406、13.29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对比(x±s,min)

组别

例数

出诊反应时间

急救反应时间

急诊室救治时间

观察组

50

0.86±0.25

14.31±3.74

81.69±9.57

对照组

50

1.13±0.30

18.62±4.23

94.23±10.11

t

-

4.517

6.406

13.295

P

-

<0.001

<0.001

<0.00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饮酒、精神压力等因素[2]。该病主要采用心电图诊断,因此院前急救护理时可以直接对患者进行诊断,确保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缓解症状。本文通过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结果、抢救时间指标,发现观察组症状缓解率、转运成功率、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急诊室救治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应该得到大范围推广,与常规急救流程比较该流程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急救护理路径,因此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应该得到大范围推广,以抢救更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祝全亮. 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 [J]. 名医, 2023, (15): 153-155.

[2]余梦云. 120院前急救系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早期干预的临床意义 [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40 (02): 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