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经颅磁刺激治疗在临床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神经内科经颅磁刺激治疗在临床的效果

何江莉1奴仁尼沙·麦麦提2

 1.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844000

2.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耳鼻喉科844000

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经颅磁刺激(TMS)治疗在临床的效果。方法:150例患者均接受TMS治疗。观察分析相关数据。结果:治疗后7d、14d、30d和90d,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ADL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TMS治疗在神经内科医治方面疗效显著,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和生活能力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经颅磁刺激;神经功能;生活能力

神经内科是脑梗死、癫痫等病情严重且并发症风险高患者的重要救治场所,患者因疾病影响常伴有程度不一的神经功能损伤,在降低患者生活能力的同时,还不利于幸福、和谐生活的实现。因此神经内科在收治患者后需以患者病情为据尽快开展高效可行的治疗干预,以达到病情进展有效扼制、临床疗效和预后转归显著改善的效果[1]。TMS技术是指利用磁脉冲增强中枢神经细胞活性,代偿坏死神经细胞,调节患侧和健侧兴奋性,以实现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目的的技术,且安全无创、疗效确切[2]。基于此,本文研究神经内科TMS治疗在临床的效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3月-202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患者,其中男性85例,女性65例;年龄45-76(58.24±4.51)岁;脑梗死、帕金森、癫痫、其他神经内科疾病分别有70例、38例、15例、27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TMS治疗。选择MagPro R30治疗仪在隔音效果良好且安全舒适的治疗室内进行治疗,协助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保持全身放松和头部固定状态。于左额叶前部背外侧出妥善放置静态液冷8字型线圈,确保该处与线圈正面接触,同时保持线圈正面与头皮相切。刺激强度控制在100%运动阈值,刺激频率控制在10Hz,30串/次,每间隔15s刺激一次,共80串。

1.3观察指标

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负向计分;ADL评分评估生活能力,正向计分。

1.4统计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分别以(±s)和(n)%形式记录计量和计数资料,用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

治疗后7d、14d、30d和90d,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ADL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观察(±s,分)

NIHSS评分

ADL评分

治疗前(n=150)

35.89±4.69

22.11±3.12

治疗后7d(n=150)

28.55±4.27

28.48±3.20

治疗后14d(n=150)

17.08±3.84

48.04±7.55

治疗后30d(n=150)

12.11±2.54

64.06±8.24

治疗后90d(n=150)

4.33±0.56

69.71±10.25

t/P治疗前-治疗后7d

14.173/0.000

17.456/0.000

t/P治疗后7d-治疗后14d

24.462/0.000

29.214/0000

t/P治疗后14d-治疗后30d

13.221/0.000

17.556/0.000

t/P治治疗后30d-治疗后90d

36.634/0.000

5.262/0.000

3讨论

TMS治疗作为目前神经内科常用医治方式,其作用原理为刺激线圈内磁脉冲经过时往往会生成瞬间性的强磁场,该磁场穿过皮层中间神经元,可产生一定量的感应电流,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在感应电流的刺激激活下,可形成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继而沿轴突方向,向下达到相应肌肉组织并引起一定幅度的肌肉收缩,同时利用肌电图仪对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进行详细全面地记录收集[3]

TMS治疗在神经内科病症方面的治疗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善局部脑血流。经磁脉冲刺激,患者脑部刺激侧皮质可见明显的血流量增加和血流速加快,且局部脑血流变动情况与刺激频率间关联密切,刺激频率越高,血流量和血流速增加越显著。二是,纠正离子失衡紊乱状态。神经内科收治患者尤其是脑组织存在实质性损伤的病患,多伴有局部脑血流表达水平降低表现,在影响脑细胞代谢、阻碍三磷酸腺苷生成的同时,还破坏了细胞膜离子泵,造成细胞内外离子失衡紊乱,以致细胞内出现了大量的细胞外Na+和Ca2+,故出现细胞水肿[4]。此外在细胞内Ca2+不断增多、超负荷的情况下,患者神经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病情日益恶化,且随着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转移量的提升,患者脑血管痉挛风险性随之增高,脑神经组织受损状况越发严峻。磁脉冲刺激可以有效提高脑细胞内Mg2+表达,减少细胞外Ca2+内流量,对细胞水肿减轻、离子平衡具有积极影响。三是,控制神经递质表达、调节神经肽水平。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息息相关,以由突触释放的儿茶酚胺为例,在神经功损伤后,其释放合成量增多,进入脑细胞和突触间隙的速度、以及向脑脊液和周围组织的扩散速度加快

[5]。高表达的单胺类递质不仅仅可以提高脑血管痉挛发生几率、干扰局部脑血流循环,还可以提升耗氧量和微血管通透性,加快葡萄糖消耗速度,促使组织细胞坏死,加重神经组织损伤程度,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对神经内科患者而言,TMS治疗除了可以起到持续性地精氨酸加压素降低作用外,还可以发挥显著地丝氨酸等物质刺激分泌效果。

综上所述,予以神经内科患者TMS治疗,在达到理想化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生活能力显著提升的目的,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佳,李岩,葛品,顾旭东,姚云海,傅建明,时美芳.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头眼运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3,45(10):884-887.

[2]李彤. 英智脉冲磁场刺激仪M-50 UItimate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2):131-133.

[3]覃百灵,李通,胡敏婷,等.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5):304-306,310.

[4]王辉.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12):56-59.

[5]张玉娟,亓法英,杨永芳,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3):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