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生态环保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 2

水利工程中生态环保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张立明郝敏敏

150428199004121515

150121199207300723

要: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十分突出。为了能够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能够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必须要对生态环境项目加强管理。在针对生态环境管理过程中,业主需要承担工程建设的责任,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管理质量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提高水利工程收益的关键内容。伴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水利工程建设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对此将对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针对目前水利工程生态环保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合理的生态环保理念模式。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生态环保理念;环境保护;规划设计

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是未来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方向,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到工程建设中,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时刻探寻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发展的内在关系,以此来保证生态环境平衡发展。水利工程设计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点,也是收获水利工程效益的主要核心内容,同时还要在水利工程设计规划过程中全面分析水利工程的建设功能,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其中,最终使二者能够相结合,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

一、水利工程项目与生态环保间的关系

水利工程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征,涉及内容宽泛,具有农业灌溉、防洪发电等不同功能,因水利工程的复杂性、综合性特点,导致其建设施工期间可对周边生态产生一定影响。从项目建成效果来看,水利工程同样可对周边生态起到保护性作用,例如:(1)水库建设项目可缓解当地用水压力,降低洪涝、干旱影响,继而产生良好生态效果;(2)水电工程项目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调节地方水体环境。但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导致其在建设期间易受到各类因素干扰而对周边生态产生破坏,例如:(1)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可能会缩减河流湿地面积,在长期占用自然环境的情况下,使部分原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受到破坏;(2)水利工程坝体等结构的修建可能会改变当地原有生态系统,水体内动物活动区域遭受拦截,且随着水利工程占地面积的扩大,易出现水流速度放缓的情况,严重时可改变水体物种群落结构;(3)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地质条件同样存在影响,若处理不当,或参数设置错误、遭遇恶劣天气,可能产生山体滑坡隐患;(4)水利工程改变了当地空气透明度,可能使局部气候发生变化。水利工程可改善环境,同样可破坏环境,为保障水利工程整体效益,应于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合理均衡项目与生态,尽可能将水利工程打造为保护生态的载体。

二、基于生态环保理念模式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策略

(一)强化生态设计

为提升水利工程生态效益,应从设计方案入手,以生态环保理念为指导,尽可能降低水利工程对周边生态的不利影响,合理均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首先,应对以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总结,分析其有利于生态与不利于生态的因素,在设计期间注意规避不利因素,并将有利生态的因素融入到水利工程设计中。其次,搭建生态评估体系,从河岸、河流、湖泊等多个方面评价水利工程设计情况,并将周边生物群落、人类活动等相关因素纳入评价指标中,用以检测所设计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是否符合生态环保标准。最后,应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并突出其中的生态环保设计,使其生态效益更为完善。例如:(1)水利工程不仅需做好水文勘测工作,更应调查水域生物群落分布与组成,在保障水利工程项目功能的情况下,设计一条水利生态走廊;(2)根据地方水体质化特性与形态,对堤岸线进行生态设计,确保水利工程周围水域能够保持现有运行规律,站在生态环保的视角下调节堤间间距;(3)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在落实生态保护措施基础上,强化水利系统防护功能,增强防洪效果,从现有数据中预估洪水水量,采用植被空间提升水利工程及地质稳定性,同时使植被与河流相互配合,对水体环境进行净化调节;(4)在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期间,综合考虑施工区域陆生、水生植物的生长条件,不可为满足水利功能而调整水路,破坏植物生长环境,需兼顾水利功能与植物生长环境,水利工程的水路规划进行合理协调,同时可借助陆生、水生植物设计自然景观,以水利工程为载体,协调社会基础设施与生态景观,以此提升水利工程设计效果,并增强水利工程生态效益。

(二)应用环保材料

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生态环保效果的新材料陆续出现,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应灵活运用环保性材料,在保障水利工程功能效果的同时,强化生态效益[1]。为良好应用各类新型环保材料,要求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熟悉当前性能优异的环保建材,了解各类环保材料的适用范围及具体优势,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由于水利工程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需保障其水利功能效果,因此,在选择材料时,不可仅考虑环保效益,更需关注材料适用性,在完成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提升项目生态环保效果。除水利工程主体建设材料外,还应采购植草专用砖、石笼等材料,用以建设水利工程植被,以此实现生态环保理念的全面渗透。

(三)改造生态河道

在生态环保理念指导下,应将水利工程打造为生态保护的载体,在保障水利工程基础功能的情况下,拓展生态环保功能,如打造生态堤岸。堤岸为水利工程建设结构之一,为良好应用生态环保理念,可在传统堤岸结构基础上,强化其生态功能,以实际勘测数据为依据,凭借现代先进技术设计生态堤岸,结合堤岸功能,种植抗性强的乡土植物,做好植被铺设。生态堤岸不仅可改善水利工程环境,提升项目生态效益,还可对堤岸形成保护,降低洪水冲刷效果,健全水利工程生态体系,除此之外,生态堤岸的设计可提升施工范围内水体的自我修复与调节能力,对水利工程功能进行补充,起到辅助性效果,使水利工程堤岸成为生态保护理念的具象展现。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为实现生态环保目标,不仅需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损害,还可为周围水体进行生态改造,加深水利工程与周边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先破坏、后修复”的现象

[2]。生态河道建设为水利工程的拓展性项目,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改造现有水体环境,在实际建设期间,应以实际调研结果为依据,并运用BIM等技术搭建三维模型,判断水域可能存在的污染隐患,结合水利工程功能效果设计生态调节方案,及时遏制污染问题的发生,为水利工程良好发挥自身生态环保效益营造适宜环境,通过绿色化水利工程建设,降低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干扰,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增强监管体系

为确保生态环保理念模式可有效落实到水利工程项目中,应对水利工程进行生态跟踪调查,分析水利工程中可能存在的生态污染隐患,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情形展开全面监督,尤其对于水利工程排污、建材类型、废弃物处理方式等方面,应加强监管,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问题。在当前生态环保大环境下,可适当提升水利工程排污管控力度及环保效益验收标准,明确相关奖惩细则,对水利工程项目产生一定约束,并于建设标准中明确标明生态环保要求,强化水利工程项目组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加快绿色水利工程建设。

结语

如今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关乎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设计中要积极引入生态理念,不但要实现工程自身效益,而且要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工程效益、生态效益良好结合,推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冯伟.生态理念在水利水电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剖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6):142-143.

[2]陈义燕,张鹏坤.生态理念在水利水电设计过程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