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公路低路堤设计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河南地区公路低路堤设计问题探讨

曹莹

商丘市豫东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476000

摘要:以河南地区的公路工程实例为依托,对低路堤设计问题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工程概况,然后介绍了该工程低路堤的工程特性,最后结合实际工程对低路堤设计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低路堤设计时,要明确不同工况下低路堤的工程特性,并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降低路堤的高度,从而满足低路堤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低路堤;土工布;塑性应变

引言

我国公路工程项目中,部分地区在建设中开展了低路堤设计与施工。由于低路堤路基无法将车辆通行时产生的荷载有效扩散,从而导致传递给地基的动应力较大,地基受到的动应力大于临界动应力,在不断累积中,塑性应变逐步增大,导致低路堤路基出现较大的沉降,使道路严重受损。低路堤能够使公路建设对国土资源的占用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但外界制约低路堤设计的因素相对较多。为此,要分析低路堤的工程特性,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确保低路堤设计的合理性。基于此,就公路低路堤设计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低路堤的工程特性

1.1路堤高度

(1)路堤越高,传递到路基范围的动应力就越小。随着路基高度从0.8 m增加至1.3 m,路基顶面的动应力减少了3.4 kPa,而路基的深度从0到-3.0 m,动应力的降幅达到55.8%,表明路基的深度越大,对动应力的影响越小。

(2)低路堤的高度越大,车辆附加动应力所引起的地基基础范围内的沉降就越小,公路结构总沉降量也较小。当路堤的高度减小后,路基工作深度增大,过深的路基会造成不均匀沉降。可见,车辆荷载对路基的作用范围与路堤的高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1.2基层厚度

(1)增加基层的厚度,使抗车辆荷载的能力随之增强。

(2)基层厚度对各个深度处的应力和路基工作深度存在较大的影响。随着基层厚度的增加,深度处的动应力与路基工作深度会减小,基于此,在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加厚基层的方法减小路堤的动应力和路基工作深度,从而达到降低路基高度的目的。

1.3弹性模量

(1)抗车辆荷载的能力与基层弹性模量的大小成正比。随着基层弹性模量的增加,传递到路基的附加动应力越小。当路基的深度小于2.1 m时,动应力随着基层弹性模量增大而减小的幅度并不明显,这说明,路基顶面2.0 m的范围受附加应力较大。

(2)基层弹性模量对路基深度动应力和路基工作深度的影响较大,这表明,抗荷载的能力与基层弹性模量成正比,因此,传递的路基动应力越小。具体设计时,通过增加基层的弹性模量,能够减小路堤的高度,从而达到低路堤的要求。

1.4面层厚度

(1)当公路面层厚度为一定值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动应力呈非线性衰减。随着面层厚度增大,各深度处的动应力随之减小,面层厚度从0.15 m增长至0.24 m后,路基顶面的动应力从9.76 kPa降至8.89 kPa,降幅为8.9%,路基顶面以下2.0 m处的动应力从4.37 kPa降至4.09 kPa,降幅为6.85%。路基深度2.0 m以下,随着面层厚度的增加动应力的变化逐步减弱,由此说明路基顶面以下2.0 m范围内的附加应力影响较为明显。

(2)路基工作深度与面层厚度之间成反比关系,当面层厚度从0.15 m增至0.24 m后,路基工作深度从1.76 m降至1.66 m,由此说明面层厚度对各深度处的应力以及路基工作深度的影响较小。

2低路堤设计方法

路基在日常使用中会受到交通荷载及自然因素的影响,本工程中的路基所处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在该区域内,低路堤的建设要综合考虑地貌、路基填筑材料、风蚀、泥石流、盐渍土等不利条件的作用。上述影响因素不但会造成路基弹性变形,还会使路基的结构稳定性受到残余变形的影响。由于低路堤本身的高度较低,使得天然路基容易接受到未充分扩散的车辆荷载,导致路基沉降变形。基于此,在低路堤设计时,除了要遵循基本原则外,还应合理确定路堤的高度,使其达到低路堤的设计要求。

2.1基本设计原则

(1)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土地被占用,通过低路堤设计,能够减少对土地的占用量,从而实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标。

(2)低路堤设计要结合沿线居民的生活要求,在充分考虑沿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出通道的位置、形式等,避免设计过密造成浪费,要体现低路堤设计的合理性。

(3)在低路堤设计时,要与区域内外的其他运输方式相互联系,达到彼此之间相互协调的效果。不同地区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地质有所差别。因此,在设计低路堤时,要遵循协调性原则,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形地貌、自然生态环境、水土平衡的破坏及不利影响。

2.2合理确定路堤高度

(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中指出,在确定路堤最小填土高度时,要充分考虑如下问题:临界高度、公路沿线条件、排水与防护措施、地下水位、地表积水水位等。在本工程中,影响路堤最小填土高度的主要因素有路基工作深度、路基土体的干湿状态、防洪要求等。作用于低路堤上的荷载包括静载和动载,前者为路基的自重,后者为行车荷载。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设计路基时,为确保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不会产生过多的累积变形,要求车辆通过时只产生弹性变形。当路基工作深度超过路堤的填土高度时,行车荷载除了会作用于路堤之外,还会作用到天然路基的上部土层。所以,在确定路堤最小填土高度时,应使低路堤中的天然路基上部土层与路堤本身满足设计要求,施工阶段要充分碾压密实。

(2)在制约路堤填土高度的所有因素中,通道的形式与数量是关键因素。依据现行规范要求,公路的通道数量要保证当地居民的交通便利,但要避免大量增加通道造成的投资浪费。因此,应合理确定通道数量,并降低路堤的设计高度,在全面规划路网的基础上,以便于居民出行和节约工程投资为原则,科学分类,确定出通道的数量及其位置。

(3)低路堤设计方案的应用使得公路大量的通道被取消,由此对当地居民出行造成一定影响。对此,可通过设置分离式立交和天桥的方法予以解决。路线与其他道路交叉多,设置立交、通道时,净高会对路堤的填土高度产生一定影响,并成为路堤设计高度的主控因素。

2.3降低路堤高度

(1)由低路堤的工程特性分析可知,通过增加道路基层的厚度和弹性模量以及面层厚度,能够有效降低路堤的高度。因此,在低路堤设计时,可在不影响工程造价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基层厚度、弹性模量以及面层厚度。

(2)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路堤的高度与路基的工作深度存在密切关系,即路堤的高度越小,路基的工作深度就越大。但在实际工程中,如路基的工作深度过大,则会引起不均匀沉降问题。因此,在设计路堤高度时,要充分考虑车辆荷载对路基的影响,确保路堤高度的合理性。路基设计时,要确保车辆经过时只有弹性变形,而设计低路堤时,可以通过增加路面结构强度来减小路基的工作深度,在降低路堤高度的基础上,保障路基的总体强度。

(3)对于不同的区域可以选取适宜的方法处理地基,最大限度降低车辆荷载对路基结构变形的影响,为低路堤设计创造有利条件。如在盐渍土区域,可以采取换填的方法处理地基,选用透水性好的中粗砂、砾石等材料,并在换填土层内增设土工合成材料;在风积沙区域,可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用风积沙填筑路基,以砂砾封顶。在路堤内一定的深度处布置隔断层。在平原区域内,要对地基做特殊处理,确定开挖深度时,要综合考虑水文地质、气候特征、填筑材料、排水情况等因素。对于地下水位相对较低的区域,可选用石灰处理,也可添加适量的水泥无机材料,换填深度控制在40~50cm。

结束语

在公路低路堤设计中,要明确低路堤不同工况下的工程特性,为后续路堤高度的合理确定提供参考。为使路堤建设最终满足设计要求,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路堤的合理高度。

参考文献:

[1]杨为忠. 道路低路堤路基设计研究 [J].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 4 (23): 97-100.

[2]李元新. 平原区高速公路低路堤设计研究 [J]. 河南科技, 2021, 40 (03): 88-91.

[3]孙任之. 平原区高速公路低路堤设计方案比选案例分析 [J]. 工程与建设, 2020, 34 (03): 4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