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科普健康宣教系列之糖尿病知识科普

/ 2

护理科普健康宣教系列之糖尿病知识科普

宋颖霞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山东 济南 250102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及代谢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可伴有皮肤瘙痒。《中国居民营养

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 糖尿病患病率为 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 35.2%,其中 2 型糖尿病是主要类型,50 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二、糖尿病的分类

1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约占糖尿病总数的5%,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

2型糖尿病

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和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多见于成年人,40岁以上发病率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多有糖尿病家族史。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病因学相对明确,如胰腺炎、库欣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引起的一些高血糖状态。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降低,不包括孕前已诊断糖尿病的病人。

三、糖尿病的症状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四、糖尿病的预防对策

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治之病。有研究表明,一般从餐后血糖升高到确诊为糖尿病,需要7年左右的时间。最初的餐后血糖升高往往不用治疗,只要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就可使血糖恢复正常。这足见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是大有可为的,无糖尿病者完全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现代医学水平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但其治愈还是很困难。因此,预防仍然是最关键的。关于糖尿病的预防,有关专家提出了“四个要点”:

1、“多懂点儿”

即知识预防。接受健康教育,学习糖尿病知识。何谓“多”?就是既要知晓家庭有无糖尿病史,又要知晓防治措施,还要通过经常检测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

2、“少吃点儿”

即饮食预防。何谓“少”?就是进食要留有余地,不可一味满足食欲,七八成饱即可。饮食尽量清淡、低脂、低糖、多吃鱼肉、瓜菜、黑木耳、蒜、茶等。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防止肥胖和高脂血症等诱发因素的形成。有肥胖危险因素者注意体重、腰围、腰围与臀围比值的控制。

3、“勤动点儿”

即运动预防。运动可以减少脂肪组织和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患非依赖胰岛素糖尿病的危险。适当锻炼还可增强心肺功能。目前公认,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比不参加运动的人随年龄增长发生糖尿病的危险要小20%。经常参加“出点汗、喘点气”的运动,最好每天半小时,每周至少5次,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放松点儿”

即心理预防。避免精神创伤,提高心理应激能力,从而保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5.戒烟限酒,保证睡眠。

高血粘者必须戒烟,因为吸烟可使血管收缩,病情加重。

五、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1、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尤其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合理的饮食有利于管理体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教会患者根据自己的体重、身高、性别、运动量等情况计算饮食量。制定饮食原则:保证食物多样,规律进餐,合理加餐,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能量适宜,控制肥胖,预防消瘦;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糖食物;清淡饮食,限制饮酒,多吃纤维素的蔬菜,如青菜、芹菜等绿叶蔬菜,避免进食高胆固醇食物,要根据血糖制定糖尿病饮食,保证合理的营养。

2、运动指导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糖尿病人尤其重要。合理运动,能够增加全身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并能减少脂肪、减轻体重,对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有很好的作用,但如何合理安排好运动相当重要。适合糖友的运动应包括:运动前热身活动-运动-运动后放松活动。热身及放松可采用慢走、肌肉按摩等。运动可以做保健操、太极拳、散步30分钟;或者慢跑、跳舞、做体操20分钟;或者爬楼梯、骑自行车、游泳(慢)10分钟;如无禁忌,最好一周两次抗阻运动。如哑铃,俯卧撑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但要因人而异。运动可选择在早餐、晚餐后1小时左右,以身上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

3、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非常重要,了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降糖药的餐前餐后服用的不同类型,联合用药更应小心谨慎。对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告诉他抽取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如餐前注射时,必须按时进餐。了解胰岛素的种类、作用、特点、储存方法、注射方法及不良反应。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均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健康是一种无价的财富,在健康时我们总是有恃无恐,觉得疾病离我们很遥远。在健康与疾病之间疯狂试探,殊不知现在的生活吗,却是许多糖尿病人奢望却又回不去的曾经,所以,保持健康身体,才能使高质量生活延续的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