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运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对FPG、HbA1c水平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心理护理运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对FPG、HbA1c水平的影响

徐琰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邮编:730000

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运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及对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取64例糖尿病患者展开此次研究,随机均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常规+心理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血糖指标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后,能辅助降低血糖,减轻负性情绪,值得推荐。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血糖指标;负性情绪

代谢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糖尿病属于慢性病,患者以血糖上升为特征,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为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所致;研究发现,当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下时,会对机体的其他脏器产生损伤,如肾脏、心脏等,增加患者死亡率[1]。目前,糖尿病临床尚无根治方法,主要以药物控制血糖水平,但如长时间服用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对治疗产生影响。有研究指出,在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中,糖神状态起着一定的作用,故为此类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进行评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取64例糖尿病患者展开此次研究,随机均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女:20/12,年龄范围48-75岁,中位值(61.94±3.45)岁,病程范围1-18年,均值(10.10±2.14)年;观察组:男/女:19/13,年龄范围48-76岁,中位值(62.14±3.57)岁,病程范围1-19年,均值(10.58±2.04)年。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小,P>0.05。

参与者的病情均已得到确诊。

1.2 方法

对照组 展开口头健康指导,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及护理流程与目的向患者讲解清楚,并对患者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强化饮食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并指导科学的运动方式。在护理中强化说明遵医用药的重要性,要求患者不能自行停药,如有不适要立即就诊。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来缓解其的不适感,引导患者积极的心态,告知家属多鼓励患者,帮助其提高治疗的信心。依据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作息时间,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叮嘱患者坚持运动。

试验组 在以上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1)组建一支由护士长、心理医师、护士组成的心理护理小组,由心理医师带领学习心理护理的流程,保证小组成员均能掌握心理护理知识。(2)根据患者的性格与病情特点,制定心理护理方案,严格按护理方案进行服务。(3)及时将不良心理对糖尿病的影响告知患者,让其了解乐观心理的重要性。同时让患者知道心理护理的意义,提高护理依从性,保证患者稳定的心态。(4)应用引导的方式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多肯定患者积极的情绪,让其可以保持这种情绪状态。指导患者记录生活中的乐事,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幸福感。(5)指导患者回忆过往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如他人的帮助,鼓励患者表达情绪,采用不同的形式鼓励患者。了解患者的特长、爱好,指导患者完成制定的目标,激发患者对生活的热爱。(6)结合患者的信息不断地对心理内容进行调整,完善护理计划,保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1)对比血糖指标,即FPG、HbA1c指标;(2)对比负性情绪,用SAS、SDS评估焦虑、抑郁,反向评分[2]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血糖指标、负性情绪用()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1. 结果

护理后,血糖指标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血糖指标水平与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FPG(mmol/L)

HbA1c(mmol/L)

SAS(分)

SDS(分)

观察组

32

6.11±1.30

10.14±1.35

37.51±5.51

36.78±4.60

对照组

32

7.05±1.30

11.57±1.60

44.51±4.30

43.51±5.33

t

2.8923

3.8641

5.6655

5.4074

P

0.0053

0.0003

0.0000

0.0000

3.讨论

    典型的慢性病糖尿病发病初期无特异性症状,故而易被患者所忽视,错过治疗时机,当症状明显时,病情已对患者的身心状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情绪产生的心理压力均会给人体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创伤,而这种心理创伤又会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而其又会对抗胰岛素,加重治疗的难度[3]。同时当糖尿病患者长时间处在不良情绪下时,会使中枢神经系统与不良情绪相互作用,促使大脑分泌不适的激素、炎性因子,从而诱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故给予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非常有必要[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血糖水平与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分析:心理护理属于针对性护理,其以心理学为基础,对患者展开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减轻不良的情绪,让患者以乐观、稳定的心态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减轻心理压力的同时减轻对机体相关神经因子的作用,有助于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5]。而且在心理护理中,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在此过程中为其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也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将心理护理运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可发挥较佳的作用,同时对降低FPG、HbA1c水平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叶建美. 支持性心理护理与聚焦解决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3, 40 (06): 644-645.

[2]洪彬彬, 刘玫瑰, 王艺珍. 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糖尿病新世界, 2023, 26 (11): 122-125.

[3]柴会敏, 宋敬敏, 江涣涣.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 20 (06): 76-80.

[4]张艳艳, 王琼燕, 陈晓珊. 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23, 26 (13): 133-136.

[5]葛茹茹, 苏娟娟. 支持性心理护理联合行为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养生保健, 2023, 41 (13): 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