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改善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护理风险管理改善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探讨

肖鑫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运转部,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目的:分析在院内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产生的作用。方法:在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期间,选择在本医院进行院内转运的60例急危重症患者,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入2组,30例归属到对照组中,予以常规管理,30例归属到研究组中,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院内转运用时、风险事件出现情况。结果:研究组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院内转运用,更少地发生风险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内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更快、更安稳地完成院内转运。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事件作用

院内转运是指将患者安装转运到目标科室的行为,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脏器功能异常的急危重症患者,将其从急诊科转运到目标科室,需要尽可能保证其安全性,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1]。常规管理模式下医护人员虽然能够严格遵循转运流程与相关指南要求,但仍有可能发生风险事件,因此转运人员需要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2]。本文选择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期间在本医院进行院内转运的60例急危重症患者,试探讨在院内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产生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在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期间,选择在本医院进行院内转运的60例急危重症患者,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入2组,30例归属到对照组中,30例归属到研究组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9岁~81岁,均值为(65.71±7.97)岁。研究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8岁~82岁,均值为(65.89±7.82)岁。对比上述数据。统计值P均>0.05,可在两组间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按照转运流程与相关指南要求,护理人员使用平车将急危重症从急诊科转出,转运向目标科室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意识状态,若出现异常第一时间予以相应处理。

研究组予以护理风险管理:①建立健全安全转运规章制度,不断优化安全转运流程,制定安全转运应急预案,以便能够正确应对意外事件,同时,还应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对人员和物品进行专门管理,做好交接工作。②予以护理人员专业化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安全转运的相关技能,提高对风险危害性的了解、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做好风险规避工作。③转运前评估患者生理和心理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告知患者,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同和配合。做好药品和物品准备,建立静脉通路,安置好导管,书写好护理文件,填写转运交接单,提前告知电梯工作人员和目标科室的医护人员,以便其做好接收准备。④转运期间,护理人员尽量靠近患者头侧,与患者保持交谈,以便动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同时,始终使用床栏保护患者,并确保平车行驶的路面平坦,以确保运送的平稳。⑤转运后:与目标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监测结果、药物物品等信息的交接,填写转运交接单并签字确认。

1.3评估指标

(1)院内转运用时:统计转运准备时间、转运过程耗时。

(2)风险事件发生率:统计意外拔管、导管堵塞、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分析数据,描述形式为“x_±s”的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检验t;描述形式为“n(%)”的计数资料检验卡方值,P<0.05,得出结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时间指标

见表1,研究组的转运准备时间、转运过程耗时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院内转运用时的对比-±s

分组

转运准备时间(分钟)

转运过程耗时(分钟)

研究组(n=30)

6.13±1.26

7.01±2.01

对照组(n=30)

8.43±2.09

9.67±2.43

2

6.664

5.964

P值

0.000

0.000

2.2风险事件发生率

见表2,研究组更少地发生风险事件(3.3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风险事件对比n%

分组

跌倒坠床

导管堵塞

意外拔管

总发生率

研究组(n=30)

0(0.00)

1(3.33)

0(0.00)

1(3.33)

对照组(n=30)

1(3.33)

3(10.00)

2(6.67)

6(20.00)

2

4.043

P值

0.044

3讨论

院内转运是急危重症患者接受治疗后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虽然将患者从急诊科转送到目标科室的耗时较短,但转运过程中仍有可能因为转运流程不规范、转运制度不完善、患者病情过于危重、物品药品准备不全等风险因素而引发不良事件[3]。因此,临床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本文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但因以上不良因素的存在,转运用时相对较长、风险事件难以得到有效预防,结果中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高于研究组(20%>3.33%),转运用时相对较长(P<0.05),正能证明以上论点。而研究组之所以获得了更好的应用效果,原因主要是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完善转运制度确保了转运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积极的培训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优化转运流程提高了转运效率,使得患者更快得到治疗和护理,通过转运前的完善准备、转运中的严密监护、转运后的合格交接确保转运的安全顺利完成,从而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了更加积极的影响

[4-5]

综上,在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中推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给转运效率和风险事件发生情况都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史冬雷,刘晓颖,高健.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的实施要点[J].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0,1(01):11-16.

[2]陈冬丽,石岩,李盛楠.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降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研究[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2,32(05):129-131.

[3]吴秋霞,邸红军,侯亚红.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J].天津护理,2022,30(03):315-319.

[4]郭晓娟,王蓉,冒鑫娥,等.新型转运器具联合信息管理转运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4):1299-1303.

[5]张燕,杨芸,徐芳芳.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1):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