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效果分析

刘晖

宜春市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开展急诊科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开展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就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急诊效率等进行评价对比。结果:急救效果评定显示研究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收入急诊至确诊耗时、确诊至专科急救耗时、急诊急救总耗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中在提升急救效果与急救效率方面的价值突出。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急诊护理路径;急救效果;急救效率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脑血管病变之一,病因复杂,与高血脂、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的发展相关,具有高致死率与高致残率的特点,在疾病死亡构成中的占比仅次于恶性肿瘤与心血管系统病变[1-2]。目前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以早期疏通阻塞血管为主,通过静脉溶栓、介入治疗等急救措施恢复血流供应,而发病至急救时间的长短往往决定着急救效果与预后效果[3]。急诊护理路径是急诊护理辅助手段之一,基于时间横轴,在绿色通道辅助下制定详细的急救护理流程,实现标准化急救,把握急救黄金时间。我院近年来将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工作中,应用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4]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性别

年龄

基础疾病

体质指数

(男/女,例)

,岁)

(糖尿病/高血压/其他,例)

,kg/m2

研究组/20

11/9

65.49±8.12

2/2/1

23.49±2.12

对照组/20

12/8

66.14±8.51

2/1/1

23.20±2.04

2/t

0.102

0.247

0.366

0.441

P

0.749

0.806

0.947

0.662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开展急诊科常规急救护理,院内接诊后均进行症状体征、发病时间等的评估,护士采集患者病史,邀请神经科医师会诊,处于溶栓时间窗内的病例需要第一时间问诊评估溶栓指征并排除相关禁忌症,配合医生进行溶栓治疗,急救期间严格遵医嘱完善急救工作。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病房,急诊科护士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1.2.2、研究组:开展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各项时间予以严格控制,入院至完成检查时间控制在30min内,进入急诊室至专科急救时间控制在30mmin内。急诊科接收病例初步判断为脑梗死后,启动脑卒中院内绿色通道,完善生命支持,如清除气道异物、给氧等,护士配合医生完善病情评估。同时落实患者家属病情介绍、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等工作。通过优先通道完善各项检查,主要包括颅脑CT检查、电解质检查、肝肾功检查、血糖检查、血常规与血生化检查等。重点评估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结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患者病情的综合评估。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建立静脉通道补液、中流量给氧、生命体征监护等护理,评估患者四肢记录、言语功能等,在此基础上配合医生完成专科急救。急救完成后进行24h生命体征监护,病情稳定后做好交接工作转入普通病房。

1.3、观察指标

1.3.1、急救效果评价:依据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肌力水平等进行急救效果的评价,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与治疗前评分比值的百分比为减分率。减分率超90%,肌力4级至5级为基本痊愈,减分率46~90%,肌力3级至4级为显效,减分率18~45%,肌力改善1级及以上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3.2、急诊效率评估:统计两组患者收入急诊至确诊耗时、确诊至专科急救耗时、急诊急救总耗时等,评估急诊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急救效果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对比(例 %)

组别

基本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20

6(30.00)

8(40.00)

5(25.00)

1(5.00)

19(95.00)

对照组/20

3(15.00)

6(30.00)

5(25.00)

6(30.00)

14(70.00)

2

4.329

P

0.037

2.2、急诊效率对比: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急诊效率对比(

组别

收入急诊至确诊耗时(min)

确诊至专科急救耗时(min)

急诊急救总耗时(min)

研究组/20

16.59±2.33

6.09±1.23

25.69±3.04

对照组/20

25.49±4.12

11.41±2.40

34.59±5.31

t

8.409

8.822

6.505

P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不同因素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病灶毗邻半暗带区的神经细胞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早期急救有效的救治是逆转这一损伤、修复神经功能的关键[5-6]。急诊科是本病患者的首诊科室,急诊科的救治效率直接决定着预后效果。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急救效果评定显示研究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收入急诊至确诊耗时、确诊至专科急救耗时、急诊急救总耗时均短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与常规急救护理相比,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急诊救治效率,提高急救效果。急诊护理路径相较于常规急救护理的最大差异即急救各环节严格的时间限制与绿色通道的辅助,在急救过程中以时间为横轴,在急救工作中护理人员严格依据相应的流程,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救治工作。护理工作的有章可依能够规避盲目性、经验性,避免急救工作的疏漏,从而有效提升救治效率,保障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急诊急救工作效率,改善急救效果,应用价值突出。为未来工作中,可以将急诊护理路径于急性脑梗死等急性病变急救工作中推广,并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急诊护理路径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2018》编写组.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2):105-119.

[2]Okhotnikov S. A.,Kim E. V., Khafizov D. G.,et al.A Method for Detecting Outlines and Assessing Cross-Sectional Areas of the Neck Vessels in Ultrasound Investigations[J].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2,56(4):264-267.

[3]黄红,谢懿漫.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5(42):2084-2087.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5]陈冬.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预后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水平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0,24(5):1007-1010.
[6]赵君,张允岭,支英杰,等.灯盏花素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 Meta 分析[J].中医杂志,2019,60(2):1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