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要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要点探讨

蒋德静蓝霞通讯作者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402460

【摘要】目的: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浆量相比常人更多,相应的患者细胞溶血、肝功能损伤较为严重。血浆置换术可有效增强患者肝功能,有助于患者康复。在予以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并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把握相应的护理要点。方法:统计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由本院介入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例数,在统计总例数的基础上根据研究要求对患者进行筛选,共筛选出100例符合要求的重型肝炎患者。在患者入院时会安排每1例患者抓阄,以此作为组别划分依据,抓到写有“研究组”字样的患者被纳入研究组样本,抓到写有“参照组”字样的患者被纳入参照组样本,分组后各组别样本数量同为50例。为所有样本提供血浆置换术治疗,同时为参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全程记录样本的主要血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的参数变化,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0.05表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突出(P<0.05)。结果:血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组间对比差异突出(P<0.05),研究组各项参数相比参照组优化更加理想。结论:接受血浆置换术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临床体征、心理状况等均是其护理要点,临床中需要高度关注。

【关键词】重型肝炎;血浆置换术;临床护理

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不足以支持机体的日常代谢,导致有害物质在体内大量堆积,单纯依靠药物治疗难以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致使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较高。通过血浆置换术能够有效清除重型肝炎患者血浆中的有害物质,使患者体内环境逐渐恢复平稳状态,同时有效改善肝功能。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血浆置换术治疗干预效果,同时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对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由本院介入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例数进行统计,统计获得患者总例数后,以研究要求为依据筛选患者,共筛得到符合要求的重型肝炎患者100例。每1例患者入院时需要随机抓阄,将抓阄结果作为组别划分依据,抓到写有“研究组”字样的患者被纳入研究组样本,抓到写有“参照组”字样的患者被纳入参照组样本,分组后各组别样本数量同为50例。参照组样本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37.5±19.5)岁,该组别男性样本数量与女性样本数量的比值为;研究组样本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38.5±19.5)岁,男性样本与女性样本在数量上相等。样本组间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支持后续研究开展。

1.2研究方法

为参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1)药物护理。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生叮嘱指导患者用药,在此期间向患者讲明科学用药对于病情康复的正向作用,以及滥用药物给病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当护理人员发现原有用药计划不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时,此时应向医生汇报,由医生结合患者临床状况重新开药[1];(2)生活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规律作息,禁止患者熬夜以防止损伤肝脏;(3)运动护理。以患者的躯体功能水平为依据,指导患者适当下床运动,使患者的肝功能、肌肉功能、血液功能等指标在运动中得到改善[2]。研究组与参照组同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同时予以综合护理干预:(1)并发症护理。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是重型肝炎患者常见并发症。本次研究为该组别患者提供独立病房,由专人对独立病房定期消毒、杀菌,降低因交叉感染、病原菌感染引起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固定患者家属探望时间,坚持“一患一陪”原则,避免家属与患者长时间沟通影响患者休息质量;(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的全过程中,将正向、积极的实物渗透到沟通中,使患者逐渐摆脱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控制心态稳定,提升治疗效果[3];(3)饮食护理。重型肝炎患者需要清淡且高营养的饮食,并且以易消化食物为主。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多食用绿色蔬菜、低脂低糖食物低蛋白,在补充营养元素的基础上,降低肝脏代谢负担。

1.3观察指标

护理过程中观测并记录全体样本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参数变化,以此作为组间血生化指标变化对比的依据;以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为依据,量化统计其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在护理期间记录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的类型与概率。

1.4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者具有正常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②患者精神无缺陷;③患者思维清晰;④患者听力、交流能力正常;

(2)排除标准:①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异常;②患者伴有精神缺陷;③患者思维混乱;④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语言障碍;⑤患者选择转院观察;⑥患者去世。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将样本信息输入SPSS28.0,通过该软件分析样本连续资料()并确定其检验途径为t;分析样本非连续产生的资料n(%)并将x

2作为其检验方式,检验结果P<0.05表明具有突出性差异。

2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组间血生化指标变化对比

表1为护理干预前后组间血生化指标变化对比。干预前组间血生化指标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干预后TBIL 、DBIL、PT组间对比差异突出(P<0.05),而ALB 仍无差异(P>0.05)。为不同组别重型肝炎患者予以血浆置换术干预后,其血生化指标变化水平近乎一致。经过护理干预后,各组别的血生化指标均下降,研究组的TBIL 、DBIL、PT变化幅度超过参照组,而ALB 无显著变化,研究中推断为重型肝炎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术治疗后,为其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TBIL 、DBIL、PT水平。

表1 护理干预前后组间血生化指标变化对比[(),mg]

组别

TBIL

DBI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289.97±124.18

164.77±67.65

107.35±54.08

59.31±27.56

参照组

288.96±123.17

200.87±72.53

108.36±53.07

83.11±41.47

t

0.041

2.574

0.094

3.380

p

0.968

0.012

0.925

<0.001

续表:

组别

ALB

PT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1.68±4.26

31.62±4.46

33.41±14.46

22.03±5.37

参照组

30.53±4.31

30.63±4.33

33.43±13.61

30.52±10.33

t

1.342

1.126

0.007

5.156

p

0.183

0.263

0.994

<0.001

2.2护理干预前后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2为护理干预前后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予以各组别护理干预前,其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各组别接受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突出性(P<0.05)。本次研究中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样本生活质量水平成正比,推断研究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超过参照组。

表2 护理干预前后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

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54.13±2.54

83.65±6.98

参照组

54.22±2.53

75.25±5.05

t

0.178

6.894

p

0.859

<0.001

2.3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

表3为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表现为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突出(P<0.05)。可认定研究组在护理干预影响下,其并发症控制效果相比参照组更为突出。

表3 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n(%)]

组别

皮肤破损

头痛

感染

总发生率

研究组

2(4.00)

1(2.00)

2(4.00)

5(10.00)

参照组

6(12.00)

8(16.00)

5(10.00)

19(38.00)

x2

10.746

p

<0.001

3讨论

部分重型肝炎患者在血浆置换术干预下,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的临床疗效造成负面影响。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各组别在护理干预下,TBIL 、DBIL、PT组间对比;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均具有突出差异(P<0.05),表现为研究组效果优于参照组。

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是重型肝炎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术治疗干预期间的护理要点,为临床重型肝炎患者护理提供新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覃婷,李前龙.总胆红素反弹率对血浆置换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预测价值[J].临床消化病杂志,2021,33(05):351-355.

[2]胡雅丽,甘腾玉,付巧珊.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3):225-227.

[3]朱琳.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护理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8):15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