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阐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钟国伟

身份证号码:130427198107053119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化脚步的加快,人类对于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知。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各项扶持性政策来优化城市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绿化也在逐步完善,同时加强城市污水与垃圾处理,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问题及措施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无论是规模和速度都是全球领先的,推动我国各行业的不断进步。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聚集地,其高密度的人口和高强度的经济活动消耗了全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城市承载着大量的经济生活和能源消耗,既是气候问题的主要因素也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加强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落后,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问题主要有处理设施与设备落后、处理时效性较差、回收再利用率不高、难以集中处理、处理技术不够生态环保以及缺乏宏观的水体治理意识等,严重降低了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质量。2.城市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现象,城市的交通运输以及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其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物质,如果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引发雾霾,形成不同程度的温室效应,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污染问题。3.城市的绿化建设相对缺乏,目前,我国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过度重视商品房以及高档住宅的建设,对城市绿化建设却不够重视,导致许多城市建筑紧密排列在一起,绿化空间严重不足。

2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有效应对措施

2.1强化顶层制度体系建设,无废监管

首先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落实《固废法》提出的各项管理制度,从源头解决工业固体废物管理部门职能交叉等问题,打破部门数据信息互通障碍。其次逐步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物统计制度,目前各地工业固体废物以环境统计制度为主,将工业固体废物分为冶炼废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等10种,无法满足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亟需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的统计范围和方法。此外,建议出台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指南,将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全流程拆解和细化,制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企业的操作手册,明确监管重点进而提升环境监管效能。

2.2城市水环境治理一体化管控平台应用

1.平台数字化模型,首先,基于综合数据库集合对地理信息、综合管网大数据进行广泛的收集整理,为模型构建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支持;然后,利用GIS技术开展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开展复杂数字模型的构建,可以大幅提高模型构建的效率以及具有物理意义的模型参数的获取精度,提高模型构建的准确性。2.综合数据库建设,城市空间的数字化建设分为两个部分,地上数字化可以通过倾斜摄影、遥感影像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面貌的还原,打造地上数字三维模型;城市地下管网可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建筑信息模型构建地下综合管网拓扑数字模型。排水管网综合数据库是整个数字化系统的重要支撑,是各类型数据存储、管理和共享的基础。3.运营维护,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体系构建需与流域一体化管控平台提供的水环境保护业务服务模块(模型应用+水污染应急调度管理)相结合,由项目调度中心的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平台监测发出的预警信息,针对流域出现的各种水环境紧急事件作出应急调度决策,并负责执行和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当发生水质污染事件时,进行面源污染预警预报、河道水体污染预警预报、水库水源污染预警、企业污染源预警、污染影响评估分析、污染源定位分析、调蓄池调度、引水活源调度、闸泵联调、生物处理、监督考核、事故责任分析。

2.3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

内涝和外洪彼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包括因雨致涝、因洪致涝等多种情况。由于调蓄能力的差异,水利河网排涝相对偏重于雨量的排除,而城市雨涝的排除不仅注重于雨量的排除,更注重于雨峰的排除,亦即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间因调蓄能力不同而导致汇流历时的不同才是导致两者标准中取用重现期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同一场暴雨径流过程而言,水利排涝偏重于整个过程的水量的容蓄与排出,而市政排水侧重于雨峰的排除,原因在于调蓄能力不同(汇流历时不同)而导致防范侧重点的差异,再鉴于市政排水工程和河道规模等因素,从而产生暴雨重现期各自不同的规定。因此,制定合理衔接的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标准是有效应对城市和所在区域防洪排涝矛盾、科学提升区域防洪排涝效益的有效手段。此外,增强极端天气洪涝风险应对能力,防洪与排涝标准衔接的原则应就高不就低,为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标准的防洪安全保障。

2.4交通碳排放管理

1.城市人口的聚集增长,降低远距离低效交通风险。由于发展较落后的低密度城市的人口、道路等基本要素承载较少,分散的人口分布会增加出行距离、出行时间以及对机动化出行方式的依赖,也会通过城市资源的分散配置提高城市内部要素的流动成本。因此,城市的发展需要约束人口增长过程中的聚集效应,依据交通网络划定合适的城市开发边界,降低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分散聚居带来的低效交通风险,尽可能避免城市未来的“补救策略”。2.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对于当前高密度城市普遍面临的拥挤、低效等制约,应通过土地混合开发利用实现居民职住需求的短距离供应,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但单位面积内更多的服务设施建设会直接增大交通出行的规模和能源消耗,因此需要以发达的公共交通为依托,通过城市土地的三维开发来减轻地表集中开发的压力,降低人口的高度聚集所产生交通拥挤和低效交通风险。此外,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资源疏解也应当以道路网为基础,特别是城市主干道,通过城市各片区的功能混合引导相对随机的群体出行行为,从而实现高效的城市交通服务。3.低碳交通方式引导的道路组织:城市紧凑发展的高密度对交通运行效率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较低的公共交通使用率会增大私人交通出行规模。因此,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当以居民出行需求为依据,合理进行低碳交通建设,尤其是地下轨道交通的建设,满足多数人在同一时间相同行程的出行需求。

2.5数字经济

第一,数字经济对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当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尽可能地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当地的绿色创新水平。一方面,加大对于数字经济的投资力度,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大数据模式的构建,推动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拓宽信息传播路径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开展绿色创新活动的研发环境。另一方面,依托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期,政府可以对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引导,鼓励双方开展合作,建立完善的融合机制,在降低企业绿色创新成本的同时保证企业的绿色价值创造的质效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环境工程在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对城市当前以及日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发动社会公众的力量,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之中,共同打造和维护城市环境工程,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非.刍议如何做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工作[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6):138-140.

[2]孙敏.环境工程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6):239-240.

[3]叶翔.试论城市污水处理对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性[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