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工程中质量控制标准措施研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工程中质量控制标准措施研讨

陈波

身份证号码:65292219760802031X

摘要:混凝土因其经济实惠、高强度的抗压性能和灵活的成型特性,在建筑行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并日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混凝土施工过程对技术精度有严格要求,任何微小的技术疏漏都可能导致裂缝的出现,表面不平整,更严重的是,可能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严重损害。为了预防这些问题,已经对当前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模板使用不合理、砂浆混合不当等常见问题。因此,建议采取精选原材料、严格执行混合和运输规程,以及加强模板安装质量控制等策略,以全面提升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1工民建混凝土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1.1尺寸偏差

构件外形尺寸的常见偏差往往源于模板安置的不精准,与设计图纸存在偏差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模板可能严重扭曲却未得到及时校正;木质模板因缺乏充分的水分准备,导致在混凝土中吸收过多水分;另外,模板结构不稳定,尤其是在大面积使用时,可能导致浇筑过程中局部膨胀;还有就是过早拆除模板,这些因素都可能引发尺寸误差。

1.2表面缺陷

(1)粗糙表面。此现象可能源于模板清洁不彻底,含有大量杂质,未在混凝土浇筑前清除干净,或者在模板拆卸时,由于养护不当造成表面损坏;模板隔离剂的涂覆不均匀,或者使用的隔离剂质量欠佳;混凝土振捣不足,未能有效排除表面的气泡;模板过早拆除;木质模板湿润度不足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此问题。(2)蜂窝状结构。可能的原因包括骨料级配不合理,水泥量不足,水量不准,使得砂浆过少;拌和时一次性投放材料过多,拌和不均匀,流动性差,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振捣时间不足或不均匀,尤其是在模板边缘未充分振捣;模板可能发生移位或松动。(3)孔隙。常见于钢筋密集区或预埋件位置,这可能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时未能完全填充所有空间,就匆忙进行上层浇筑,从而在下层形成空洞;一次加料过多,导致振捣棒无法触及所有区域,影响振捣效果;或者是混凝土倾倒高度过高引起离析,再配合振捣不足,都可能导致孔隙的产生。

1.3疏松脱落

(1)物料管理环节。在物料进入工地时,未能进行严谨的检测和验证,可能导致水泥的品质不符标准;混凝土混合过程中,水泥用量不足或水灰比例失调;物料存储条件不佳,使材料受潮结块,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砂石原料中泥质含量超标,且可能混杂其他杂质,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某些腐蚀性物质还可能干扰混凝土的水化过程。(2)成形操作中。木质模板未充分湿润,吸收了混凝土中的水分,造成表面脱水现象;搅拌时水量控制不当,影响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使得坍落度超过设计要求;振动夯实操作不到位,导致水泥固化不完全。(3)环境条件因素。如在炎热的夏季施工,若未及时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表层会快速失水,产生疏松;冬季施工时,若保暖措施不足,水泥可能会冻结,延长水化时间,降低混凝土强度,并引起表层疏松剥落。

1.4烂根问题

“烂根”现象通常源于模板固定不稳所引发的涨模状况。这可能是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因冲击力发生裂隙,致使部分水泥砂浆流失;或者是振捣操作仅凭经验估算时间,造成底部振动不足,或是砂石在底部聚集。此外,墙柱底部的钢筋过于密集也可能导致此问题,因为钢筋间的狭窄空间可能阻碍充分的振捣,进而发生漏振现象。另一方面,若模板表面的杂质未清除干净,或者木质模板未充分湿润,就会使得砂浆在下落时粘附于模板或钢筋,使得底部水泥浆层过薄。另外,如果振捣时机选择不当,无论是过早还是过晚,都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有效触及底部,从而引发相关问题。

2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原材料控制

制作混凝土时要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进场时严格检查原材料品质,避免混凝土性能受到原材料的影响而出现缺陷。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碎石和砂子)、外掺料和水等。其中,选择质量稳定、强度等级合适的水泥,确保其储存环境干燥,避免受潮,同时检测水泥的比表面积、细度、凝结时间、强度等,判断是否达到标准;对于骨料、碎石等骨料应质地坚硬、洁净,同时检测碎石和砂子的粒径分布、含泥量、含水量、坚固度、磨耗损失等;掺合料,如粉煤灰、矿粉等,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应选择品质较好且稳定的外掺料,并合理控制掺量,并检测外掺料的温度、色泽、比表面积等。

2.2规范混凝土施工流程

按照工程混凝土施工流程,在做好作业准备后,确认混凝土运送至现场,检查合格后运至浇筑部位,依次浇筑底板、柱、梁、板等结构,最后完成覆盖养护。在准备阶段,为预防表面干缩裂缝、凹凸不平等通病,在使用模板前应将表面彻底清理干净,并适当进行滋润处理,防止后续出现黏掉建筑物棱角的问题。考虑到模板可能存在缝隙,应进行模板检查,发现缝隙后利用腻子用油毡进行密封处理,并在表面均匀涂抹隔离剂。对梁柱等部位浇筑前,为防止出现钢筋外露等情况,应按照施工图在特定位置铺设垫块,检查确认垫块厚度足够,可以加强对钢筋的固定作用,且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防止后续钢筋位置受到振捣棒影响。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确认各部位强度等级,避免出现浇筑错的情况。先浇筑高强度等级部位,防止后续低强度混凝土进入高强结构件。为防止混凝土分层,自由倾落高不超2 m,超2 m需使用串筒浇筑。浇筑期间,安排专人看护模板,发现变形、位移等情况立即停止,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毕,以免出现露筋等。随时检查混凝土浇筑高度,使用红漆在钢筋上标记,并通过拉线检查加强标高控制。针对框架柱根部150 mm范围,应严格控制平整度。在各层混凝土终凝前,沿南北或东西方向扫毛,确认纹路方向、深度相同,且清晰均匀。

2.3混凝土浇筑方法

在浇筑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计算混凝土的用量、准备足够的原材料等。使用泵车布料杆为主要的浇筑方式,其优点是可以将混凝土快速、均匀地送到目标位置,并且适用于各种不同形状和高度的构件,同时还要配合使用水平输送管辅助浇筑。为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需要,应准备2台混凝土泵车,并安排备用泵车,以有效缩短故障停机时间,确保施工进度。混凝土出机温度过高会影响其性能和强度,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在夏季或高温天气中,可以在输送管道上盖上草袋,并喷洒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采用斜面分层连续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500mm,从一端开始浇筑,一边拆除水平输送管,一边往后进行浇筑。这种浇筑方法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减少浇筑缝隙的出现。同时,控制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混凝土浇筑过厚而导致的热裂缝。

2.4 混凝土结构养护

施工场地周围环境较为干燥,容易使混凝土结构内的水分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流失,进而发生开裂、破损等质量问题。为了能够让混凝土结构表层保持湿润状态,在终凝之后,需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在外侧铺设彩条布与双层土工布,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湿润性;在钢模板周围,使用土布棉、棉被覆盖,以此起到保温的作用。在混凝土结构养护时,需至少养护14d以上,安排人员进行严格管理,依据现场周围条件和混凝土具体形状实施动态化养护方式,尽可能营造出优良的环境,便于混凝土结构成型。如果混凝土结构表层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相差20℃之内,需采用分层的方式逐层拆卸保温层。在混凝土养护时,需加大温度测量力度,依据测温信息,实施动态化养护方式。当混凝土结构降温速度高于1.5℃/d时,需减少循环水量,并联合应用有效的保温措施,对混凝土结构降温速度进行有效控制。如果混凝土结构表面与内部温度相差大于25℃,则可增加混凝土结构内部循环水量和养护层厚度,有利于减少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

结论

作为工民建中最主要的施工项目,混凝土施工直接影响着工程整体质量。在日常施工过程中还需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执行,以从整体上强化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林保麟.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江苏建材,2022(05):133-134.

[2]何志阳.浅谈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23(11):25-26.

[3]陈润.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3(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