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利用与保护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农村土地利用与保护模式研究

孟诺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 济宁 272200

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模式,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和效益评估,旨在为改善农村土地利用状况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利用、保护模式、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在中国,农村土地资源是支撑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农村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土地承包经营权分散、流转不畅也制约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因此,研究农村土地利用与保护模式,探索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农村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提供了农作物种植、畜牧业、渔业等生产所需的土地资源。保障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可以稳定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土地是农民生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土地是农民的生存和生活来源,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通过发展农村旅游、特色产业等,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通过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因此,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支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计上,还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土地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过度开发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大面积的农田被用于非农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降低了农业产能和粮食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家庭地的分割和细碎化现象严重,使得土地利用效率降低。过度开发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填埋和挖掘破坏了地表植被覆盖,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土地过度开发还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加剧,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过度开发导致资源利用不合理,农村土地的多功能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土地过度开发主要集中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非农建设,忽视了农村土地的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导致资源的单一利用和局部集中。过度开发使得农村土地流转不畅,承包经营权分散,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同时,土地过度开发也带来了农村收入分配不均、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等问题,加剧了农村社会稳定性的风险。

2.土地承包经营权分散导致规划困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散导致了土地使用权归属不清、土地流转困难等问题,给土地利用规划带来了困难。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分散,涉及到的农户数量众多,各家农户对土地使用方式、用地需求等存在差异,统筹规划和整合土地资源变得复杂,规划编制和实施难度增加。土地承包经营权分散导致了资源利用低效的问题。由于土地权益碎片化,大量小块土地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造成了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情况,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得土地流转难度增加。农民之间土地流转需要协商达成一致,繁琐的程序和交易成本使得土地流转受到限制,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和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也给农村环境治理带来了困难。例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土保持工程等需要统一规划和集中治理,而分散的土地所有权导致了环境治理难以有序推进,影响了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

3.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影响资源有效配置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问题。由于土地流转困难,大量农村土地处于分散小规模经营状态,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使得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同时,部分土地被闲置或低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影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农村土地使用权无法自由流转,导致了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难以形成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容易导致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化。由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无法有效流转和整合,农户生产经营范围受限,难以实现多元化经营,使得农村经济过度依赖传统农业产业,缺乏产业多元化和发展动力。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也会影响环境资源的保护。分散的土地所有权导致了农村环境治理困难,例如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健康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推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制定综合规划,对农村土地进行整体布局和优化配置。根据农村发展需求和资源特点,合理确定农田、村庄、交通、生态等功能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整合零散的农村土地资源,形成规模经营和集约利用的条件。通过流转、组合和调整农村土地使用权,实现土地的合理整合和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注重提高土地质量和肥力,通过水土保持、改良和环境治理等措施,修复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利用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还包括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农村基础设施等设施建设。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推进。

2.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促进土地规划和集约利用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制度,明确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保障其合法权益。通过土地确权登记,可以建立起土地权属清晰、权责分明的制度框架,为土地规划和集约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通过放宽流转条件、简化手续、降低交易成本等措施,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流转。这样可以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根据不同地区和农户的土地利用需求,完善差别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针对特定的农业发展模式和农村经济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措施,促进土地规划和集约利用。例如,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可以推行生态补偿政策,引导农户实施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整合机制,推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通过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平台等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整合和流动,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有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流转和集约经营,可以实现农田规模化、专业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和现代化进程。通过流转和整合土地资源,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有助于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推动农村空间布局的合理调整。通过规划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实现农田、村庄、交通、生态等要素的协调发展,提升农村整体形象和环境质量。

3.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可以鼓励农民将零散分散的土地流转出去,形成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农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需要完善流转交易制度,包括土地流转登记、合同管理、交易撤销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这样可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降低流转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加参与者的信心和积极性。为了推动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流转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流转价格,激励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等政策手段,引导和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结语

在农村土地利用与保护模式中,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完善流转交易制度、建立合理价格形成机制、引导政策支持等措施,可以推动土地资源的整合与集约利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升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和引导,确保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农民和农村经营主体也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市场,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成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3(6):0137-0140

[2]孟凡华.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3(6):0094-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