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关系研究

王超 

身份证号:532627198908290031 

摘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由于我国城乡长期处于相对二元发展状态,城市与乡村地区差距很大,制约我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三农”工作的“压舱石”作用,立足于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高效的现代化发展来破除城乡发展不对等的桎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复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在我国规划领域,各类规划种类繁多,体系复杂,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和对立,导致土地的利用并不合理。因此,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合理配置空间资源、重构区域化的乡村空间、实现国土空间布局的优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三农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有力推动,乡村空间治理已经成为乡村建设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挖掘乡村土地应用价值、促进乡村空间重组等方式来推动乡村空间治理工作稳定有序的进行,可进一步提高乡村空间的利用率,从而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引导下通过乡村空间治理来推动乡村整体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

1国土空间规划及其重要性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陆地国土空间和海洋国土空间。通俗意义上来讲,国土空间是指国民赖以生存的一切场所和环境,包含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1]。在国家飞速建设与发展的背景下,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要体现其主导功能,合理分配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推动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城市高水平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是指对特定区域内的国土空间予以开发和保护,加强空间与时间上的安排,其是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空间规划有机融合,并形成全新的空间规划。这项工作在我国整体规划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国土规划工作按照全国、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划分为五个层级实现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三类”,也是我们了解的“五级三类”。其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水平,提高我国地域、空间、水域的利用率,促进我国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关系研究

2.1以推动四项基本功能发展为目标

(1)生产功能。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坚守耕地面积底线,农田不仅会影响到乡村生产水平以及农民幸福指数,同时也与国家粮食安全直接挂钩。在乡村产业发展层面,必须坚持发展现代化产业、集约化统筹、规模化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市场化营销、科技化生产,实现多个领域的协调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发展进程,提高农民增收。(2)生活功能。乡村规划应以民生为基础,坚持宜居宜养规划原则,除了要做好农民群众服务,还应为乡村暂居人群、旅游度假人群提供优质的空间环境,规范管理乡村建设用地,提升乡村建设效率,丰富生活功能。(3)生态功能。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空间与时间上的统一。乡村规划应严格遵守低碳生活、绿色理念发展要求,合理规划布局乡村及其周边的林地、河道、湿地等国土空间。结合不同乡村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规划方案,做到乡村规划的可持续发展。(4)文化功能。乡村的封闭性也使得当地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这也是乡村封闭仅为不多的优势。优秀的历史文化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农耕文明发展到现代化农业,很多乡村独有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在乡村规划中同质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很多规划方案不适宜本地发展,导致乡村发展不协调。乡村规划中应重点保护当地的优秀文化,确定乡村规划体系中的文化保护红线。

2.2多元化引入资金

(1)创建多方合作模式。强化政府、金融、社会投资合作机制,发挥金融对农业经济的带动作用,优化惠农金融产品和金融体系,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加强社会资本对农村投资的指引,探索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人居环境建设、物流仓储、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发展,提出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项目,依法依规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的紧密合作,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热情。(2)设立合作共赢机制。树立企业责任意识,鼓励村民和集体经济以股份合作、租赁、劳动等方式参股,采用“村民(村委)+合作社+企业”“多方入股+保底收益+分红”等经营模式,与村民建立互惠互利的共赢关系。(3)打造投资信息合作平台。通过完善农业农村规划体系平台、构建农业产业投资平台、推进产业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等社会资本投资合作平台,为社会资本投资提供发展依据、信息共享等服务,以达到风险可控、成本降低、效益提高的效果,实现政府、农民与企业的多方共赢,以带动乡村的发展。

2.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支撑乡村振兴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虽然人口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动力源,但是土地的多功能性保障着乡村居民对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的需求,使得乡村的发展始终无法摆脱对土地的依赖。乡村产业的发展也必须以土地为中心来实现,通过吸纳人口就业和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将人口与土地有机结合,这就赋予了土地特殊的属性,肩负着基础性的资源支撑作用。土地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资源,也是主要的资源,不仅是生态宜居构建的基础,而且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扩展的前提条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国土空间的利用是否科学合理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充分了解、合理规划和利用国土空间,考虑区域空间功能的特点,促进土地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转型升级发挥土地要素作用,构建和谐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才能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一方面,我们要通过科学的规划,立足于地域的多功能价值,突破传统的工业化、城镇化线性转型的思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走以可持续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激发乡村的潜力来推进乡村振兴为人们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实现乡村“人口一土地一产业”的协调耦合。另一方面,“三区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在开展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将开发建设行为严格控制在刚性控制线以内,明确“三区三线”的底线思维。了解不同区域的特色、生态的特点等评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适宜性,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数据上的支持,使国土开发利用更加合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从规划层级和内容类型来看,分为“五级三类”,五级规划自上而下编制,其中乡镇级规划对乡村的影响最为直接、显著,因为它直接对乡村国土空间的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只有实现对国土空间的有效规划和科学编制,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才能保证各个功能区的合理划分,使各个区域之间实现良好衔接,推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结语

总而言之,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乡村空间治理应当符合当地地区的发展特色和要求,通过深入挖掘乡村内空间的深层次内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空间治理方案,通过乡村基层组织来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到乡村空间治理工作中,促进乡村内部结构的重整和优化,不断提高乡村空间的利用率,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从而以此来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龙花楼,张英男,屠爽爽.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10):1837-1849.

[2]闫琳.英国乡村发展历程分析及启发[J].北京规划建设,2010(1):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