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卡列娃小说《不可制造偶像》的现实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3

托卡列娃小说《不可制造偶像》的现实意义

张晶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摘要:俄罗斯著名女作家维·托卡列娃的小说《不可制造偶像》描述一个乳臭未干少年追逐明星偶像、人到中年幡然醒悟的心路历程。小说虽发表于上个世纪初,但至今却不乏它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启发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为至关重要。

关键词:托卡列娃 偶像 价值观

作者信息:张晶 1965-  女 汉 硕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教学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维·托卡列娃1937年11月生于圣彼得堡,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散文家。托卡列娃从13岁起心中就萌发了热爱文学的幼芽,她特别喜欢契诃夫的小说,她曾经回忆说:“在我12岁的时候妈妈给我读了契诃夫的‘罗斯柴尔德的小提琴’……我就像一个有着键盘的作家,而契诃夫按下了必要的键”。她的文学创作之路是从短篇小说《没有谎言的一天》(1964年)开始,之后,托卡列娃陆陆续续在核心期刊《青年》《新世界》《旗》上发表了《未曾发生的故事》《初暖季节》《飘荡的秋千》《没有什么特别的日子》《表白还是沉默……》等数十篇长短篇小说和剧本,先后被译成包括汉语在内的多国语言,扬名国内外。托卡列娃曾多次获得“荣誉”勋章、“莫斯科-彭内”文学奖等殊荣。

托卡列娃继承契诃夫文学创作传统的同时,在其作品中突出自身写作风格的精湛性,更多地关注人物的性格,运用讽刺叙述手法捕捉角色心理的细微差别。托卡列娃的小说里不乏读者熟悉的平凡人物形象,虽然看似他们遇到日常生活简单的问题,但作家以其委婉、幽默的方式为我们揭示时代最深刻的问题。

托卡列娃与柳·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塔·托尔斯泰娅、柳·乌利茨卡亚被称为俄罗斯文坛“女性小说”的领军人物,她们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审视普通家庭、婚姻爱情、孩子教育等诸多贴近百姓生活的现实问题。托卡列娃的《巧合》精心塑造了一个爱情失意、孤单寂寞的普通的俄罗斯中年妇女的形象;《雪崩》描绘四个女性三代人在恋爱、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彷徨、迷茫、挣扎与沉浮;《表白还是沉默……》里的阿尔塔莫诺娃是一个期望爱情但又不敢追求爱情、内心充满矛盾的女性形象;在《幸福的结局》和《光滑的脸蛋》里托卡列娃让我们认识了为了追求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女性代表群体。

虽然托卡列娃的作品多涉及女性题材,但她的小说,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乃至话剧剧本的读者却没有性别之分,也不局限于年龄的差异。而且,托卡列娃的笔下不仅仅只有女性形象,其主题大多与时俱进,与俄罗斯百姓的生活紧密相关,深刻揭示现实社会中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人与人之间既陌生又熟络的复杂关系以及与个人息息相关的诸多社会问题。

《不可制造偶像》是托卡列娃1995年在《星火》杂志上发表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特拉费莫夫是一名记者,曾获得诸如“金牛”奖之类殊荣,他精通意大利语、英语和日语,他的照片刊登在许多杂志扉页上,可以说,特拉费莫夫在记者界小有名气,行业的佼佼者。然而,特拉费莫夫内心清楚,他的人生并非人们看到的那样光彩熠熠。特拉费莫夫曾看过一部意大利电影《她的一切》,那年他十五岁,上八年级,正是萌动的年纪,意大利电影演员希里瓦娜令他魂魄颠倒,特拉费莫夫相思成疾,发奋读书,希望有朝一日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女明星。在特拉费莫夫认知的世界里只有工作和希里瓦娜,他把女人的世界划分为二:希里瓦娜和非希里瓦娜。然而,纵使他获奖无数,采访女明星的愿望未能实现,最终,特拉费莫夫娶了一直迷恋着他的女孩加利娅,他们之间的爱不对等,生活得平淡无奇。

[1]

转眼三十年过去了,四十五岁的特拉费莫夫孤僻刻板,他一如既往地工作、生活,别无他求。希里瓦娜要来莫斯科的消息让他的生活泛起了涟漪,他激动万分,盛装出席了酒会,见到了日思夜梦的偶像希里瓦娜。特拉费莫夫试图说意大利语引起偶像的注意,然而,希里瓦娜如职业美女般地微微点了点头。他鼓起勇气邀请女明星跳舞,特拉费莫夫感觉希里瓦娜的腰似石膏般僵硬,双手又白又大,脸上皮肤紧致,像绷紧的鼓,没有一丝儿皱纹。特拉费莫夫突然觉得自己在和大玩偶跳舞,更令他惊愕,希里瓦娜竟然不了解《她的一切》这部电影。耀眼光环下衣着华丽的希里瓦娜已年过半百,仍孑然一身,她苦苦追求爱情而不得,她害怕孤独,没有知心的朋友,生活庸常而苍白,却要在簇拥人群中扮演众星捧月的角色,被制造成特拉费莫夫们心目中的“偶像”。特拉费莫夫彻底失望了,眼前的和他魂梦牵绕的都叫希里瓦娜,然而,梦想中的那个才是真正的希里瓦娜,而面前的是艺术品,是没有情感的标本。

清晨,特拉费莫夫回到了家。他第一次感觉自己的城市那么美好,家里如此温暖,他并不孤单,因为有爱他的妻儿。至于希里瓦娜,他已经释怀了,现在的特拉费莫夫心里有了更多的牵挂,他主动邀请妻子一起买面包,过上了真实的生活。

《不要制造偶像》的标题引自《圣经》,原文中的句子为“不要把……奉为神明”。招待酒会事件之后,特拉费莫夫意识到“不可造神、不可拜神”这条戒律与“不要杀人”、“不要偷盗”等戒律一样,制造所谓的“偶像”和杀害生灵犯同样的罪过,因为在盲目“造神”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杀害了一部分的自己,挖空自己的内心用于供奉“偶像”,当特拉费莫夫的身体里不再住着希里瓦娜,不再装着啃噬心灵的不满足感的时候,他的内心是踏实,他感受到了平凡的生活气息,心中充满了柔情,对世界也充满了信任。

《不可制造偶像》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简洁易懂,却不乏深度和现实意义。每个人的生活中需要幻想色彩,拥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梦想,在某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心目中一定存在值得我们学习、欣赏、仰慕崇拜的对象。尤其是青少年,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从给孩子讲童话、寓言、传奇故事开始,教育孩子向英雄人物学习,培养他们具有善良、正直、勇敢、勤劳、爱国等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孩子们从画报、收音机、电子设备、书籍以及周遭的人和生活环境中认识五彩斑斓的世界,辨别好人与坏人。从幼童到青少年逐渐在他们的意识中会定格某一类人或某一人是他们认定的伟大人物,是他们的偶像,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崇拜的偶像。偶像可能是身边的普通人,比如,慈祥的父母、可爱的老师、帅气的警察叔叔等等,也可能是文学作品、影片中的主人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卓娅与舒拉》等一些苏联时期的文学作品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树立了诸多英雄人物形象。我们从保尔·柯察金身上学习坚强、不屈不挠、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勇敢精神,学习保卫国家,为民族而战的爱国主义情怀;奥列格、乌利娅、万尼亚等一批优秀年轻人在祖国特殊时期,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集结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成立“青年近卫军”,危急关头,冲锋在前。在狱中仍与敌人做不屈的斗争,他们以监狱为战场,继续战斗,舍身忘我,从容走向刑场;丽达、热尼亚、丽莎、加利亚、索尼娅五位如花似玉、向往美好生活的姑娘当战争、敌人一步一步逼近她们的时候,毅然决然地用自己柔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刺刀、子弹,保卫战友,保卫国家,成为人们心中名副其实的巾帼英雄。之所以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69年在《青春》杂志发表后轰动世界,其根本原因读者从五位年轻貌美姑娘身上看到了苏维埃人在艰苦岁月中的人道主义品质,在残酷现实面前女战士表现出的人的真正的价值以及令人仰慕学习的英雄主义气概。

中国文学中有许多经典作品,如:《青春之歌》《红岩》《保卫延安》《红旗谱》《红日》等等,描写了众多令人难以忘怀的英雄人物形象,他们是正义、勇敢、无畏、爱国、美好的化身,是读者心目中偶像和学习的榜样。追求自由的林道静结识了进步的青年学生和一些共产党员,她很快加入了风起云涌的爱国学生运动。多次遭到陷害和逮捕并没有让林道静后退半步,她昂首挺胸,走在爱国游行运动队伍的最前列,用青春、鲜血、生命谱写了一首永恒的青春之歌;江姐是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在看到牺牲者的名单中丈夫的名字时,她强忍泪水,控制着满怀的悲愤,坚强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在渣滓洞集中营江姐遭到敌人严刑拷打,饱受折磨,她咬紧牙关,宁死不屈。她的无畏精神给予狱中战友无穷的力量,他们用鲜血染红了我们胜利的旗帜,用生命换来了今天安逸、美好、祥和的生活。江姐、许云峰……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的伟大行为教诲一代代人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之人,成为英勇坚强的爱国之人。

在我国,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时期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崇拜的偶像不尽其数。雷锋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在遭遇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他毫不犹豫捐献出自己的全部积蓄,被同志们称谓可敬可爱的“傻子”;雷锋时时刻刻帮助同志们学习文化知识,关心战友以及他们的亲人;外出工作时,雷锋也不忘记乐于助人,帮助丢失车票、钱的妇女同志购买车票而不留姓名;雷锋是校外辅导员,他关心孩子们的成长,是他们的贴心大哥哥;雷锋是模范班长,带领全班战士严格训练,勤于工作,严格要求自己;雷锋谦虚谨慎,多次立功受奖,他却说,光荣应归于党和人民。郭明义以雷锋为楷模、为榜样,在部队期间他吃苦耐劳,脏活累活抢着干;郭明义爱学习,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凭着一股钻研劲儿,参加驾驶培训后,一举夺得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项冠军,被誉为部队里的“技术大拿”。退伍后,郭明义坚守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他当过汽车司机,车间统计员,矿山管理员,干一行爱一行;郭明义并不富裕,但他积极投入希望工程工作,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等等。“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同志勇于担当责任,不怕吃苦,不怕劳累,拖着生病的身体坚持工作,深入百姓生活,了解群众疾苦,解决兰考百姓的实际困难。

我们学习雷锋、郭明义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学习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知难而上的宝贵精神。保尔·柯察金们成为青少年的偶像,学习的榜样,鼓舞和激励一代代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地成长。千千万万个保尔·柯察金、奥列格、雷锋、郭明义、焦裕禄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知道什么是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我们从偶像的身上学习、借鉴他们的行为,以免走错路,走弯路。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偶像一词也附加了新的含义。比如,在青少年中出现追星族,他们把一些演员、歌星、球星等视为自己的偶像。青少年自我意识薄弱,很容易被周遭环境所左右而失去自我,他们过度关注偶像的一言一行,模仿偶像穿着打扮,放弃学业,甚至,他们不惜花掉父母给的学费、零花钱,败光了所有,到处参加明星声援会、演唱会等。一些歌迷、影迷聚集在机场,昼夜守候,一旦他们心中的偶像出现,立刻欢呼雀跃,一拥而上,索要签名、合影,不仅严重影响公共秩序,更主要的是影响了他们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不可否认,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具备特殊的才能和天赋,当一些有才华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势必会吸引我们,我们会欣赏、赞美、效仿。但,前提是,我们应理性、理智地欣赏和崇拜。人类迈入信息时代,大众媒介的飞速发展比以往更快、更多地创造出偶像。一方面,偶像的出现对于社会的意义是榜样的力量,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积极的号召性的榜样力量能够为普通公众带来良好的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一些所谓的偶像带来的是消极的负面影响。他们吸毒、偷税漏税、打架斗殴、充当婚姻第三者等犯罪行为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危害性极大,过度的崇拜及对社会的正确认知的缺乏会导致青少年们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崇拜需要理智,理智丧失,容易走歪路,甚至绝路。

《不可制造偶像》中的特拉费莫夫因一部电影而爱上了遥不可及的女演员,他一直生活在梦幻当中,做了三十多年的美梦,最终现实击碎了他的一丝丝幻想,把他重新拉进了真真切切的平凡普通的生活之中。托卡列娃于上个世纪创作了《不可制造偶像》,但其作品中的主题与时俱进,它探讨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价值取向及对生活认知等诸多问题。《不可制造偶像》告诫我们,生活带有幻想色彩,但,不切实际的幻想是虚无缥缈,是空想;偶像的意义在于唤醒人们的梦想,鼓舞人们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我们应该树立优质偶像,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孙超 高伟.于幽默中寻找自我—托卡列娃小说艺术风格探析[J].学术交流,2011,(2)

2 石伟.俄罗斯当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托卡列娃[J]. 世界文化,2009,(12)

3 苏娅.人为幸福而生—评维·托卡列娃作品中名言警句运用的独特风格[J].语文学刊,2008,(15)

4李向东.(东方)大学俄语(6)[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通信地址:116029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中路 湾家村亲亲家园12-2-101

电话:13940953773

E-mail:zinazhang@sina.co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