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忠诚教育的调查与分析——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对大学生忠诚教育的调查与分析——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

郝爽

天津师范大学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忠诚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目前,新时代面临复杂形势,大学生忠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效果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关键词:忠诚教育;大学生;天津师范大学

忠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教育,应当先内外于心,然后再外化于行,从而达到理想目标。只有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们从内心认可并接受忠诚这种品质,忠诚才会融入他们的精神,成为自发的行动。本研究针对学生对忠诚教育的认识、态度,忠诚教育开展情况等问题设置了调查问卷,并在天津师范大学各个年级抽样1000名学生,发放电子调查问卷,除无效问卷外,共回收906份问卷,问卷有效率90.6%。

一、调查与结果

(一)学生对忠诚教育的重视不足。在对于忠诚教育的认识问题上,有21.3%的同学认为,忠诚教育与自己关系不大,78.4%的同学认为大部分的时间应该花在专业课、社会实践的学习和参与上。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并未意识到忠诚教育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学生忠诚教育理念缺位,观念出现偏差。

(二)学生对于高校开展忠诚教育的态度呈现消极化。调查结果显示,42.7% 的同学认为,忠诚教育只面向党员或公安、国防院校学生开展即可,普通学生无需进行忠诚教育,这其中有82.1的同学未参加过各类忠诚教育活动。他们认为只有党员和公安院校、国防专业学生需要系统进行忠诚教育,必须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忠诚,自己作为普通学生只需要遵规守纪、专注学习即可。这属于对忠诚教育的认识偏差,长此以往,可能造成学生对党和国家大事漠不关心,从而导致学生价值观偏离、道德品质异化的现状。

(三)学生参加忠诚教育的意愿不高。在对于“是否有意愿参加忠诚教育相关活动”的问题上,出现低、高年级同学意愿度较高,而中间年级的学生意愿度不够。一方面是因为低年级参与各项活动积极性较高,且不少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忠诚教育提升,为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高年级党员比例略高,这部分同学能够自觉接收政治熏陶,提升党性修养和对党对国家的忠诚。而中间年级由于学业紧张,希望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业上,不想将时间“浪费”在这种“无用且无趣”的活动中。

(四)高校开展忠诚教育力度不足。在回答“学校、学院开展忠诚教育情况”问题上,31.5%的参与者表示学校学院未开展忠诚教育相关活动,29.7%的同学表示学校学院很少开展忠诚教育活动,仅12.9%的学生表示学校学院经常开展忠诚教育相关活动,还有25.9%的同学表示不清楚学校学院忠诚教育开展情况。综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天津师范大学多数学院开展忠诚教育次数不多,且宣传力度不够,对学生的感召和引导有所欠缺。

(五)在征集学生对开展忠诚教育的意见建议方面,有63.3%的同学希望可以丰富忠诚教育开展的内容和方式,可以通过结合时政热点、案例启示、社会实践等增加忠诚教育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二、成因与分析

(一)高校重视程度不够。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忠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必备环节,没有系统的教育体系,仍然存在忠诚教育被继续弱化的现象,未能完全发挥其独特育人功能。此外,现阶段我国高校师资不够强大,更有甚者一些学校从事道德教育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实践、理论经验都十分匮乏。

(二)学生自我意识过剩。当前,社会环境处于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状态,大学生的表现较以往来说更为复杂,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往往会从多个维度考虑,并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而价值取向多元化带来的结果是价值评价标准多重化,部分学生的价值选择趋于个体化、价值目标趋向功利化。同时,在多元价值观背景下,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尤其是“00后”“05后”的大学生,主体性强、独立性强,更加追求自我支配、自主决策,在理想抱负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主流舆论宣传欠缺。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忠诚教育不够关注,对网络道德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而社会对忠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主流舆论发声不足,使得在网络发展迅速的当下,稍有疏忽,道德教育便可能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刚针对实际情况建立好的教育环境,往往因网络环境变换速度太快,又会进行新一轮的调整。这些因素促使在当今时代加强大学生忠诚教育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四)忠诚教育流于形式。当前的许多忠诚教育,片面的追求“做了”“开展了”,不重视开展效果,没在诸如此类的活动中学到东西、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对于忠诚教育的认同感也会降低,无法真正发挥出忠诚教育、思政引领的实效。

三、启示与思考

(一)利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忠诚教育的方法

身处互联网时代,就要利用互联网的手段。高校应抢占网络阵地,坚持正面教育,塑造舆论导向,充分强化核心价值观在忠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新媒体、移动客户端等飞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使得学习阅读产生日趋“碎片化”。高校要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将短小精炼、简洁有效的忠诚教育信息投放到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不受时空限制;优化忠诚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先进传播方式,将忠诚教育内容转化为案例、动画、视频来传播,增强忠诚教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碎片化、自主化、智能化”的学习需求。将忠诚教育与“三微一端”等深度融合,把握主旋律,用积极、高尚的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从理论灌输和实践论证入手,引导学生不断修正价值观,在复杂的价值观背景下保持清醒头脑而不迷失方向。

 (二)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政治认同感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忠诚教育,要时刻聚焦国内外形势变化,讲好中国故事。忠诚教育的实质是价值观教育,寻求价值认同是忠诚教育的基本目标,如何使大学生发自内心、心悦诚服地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忠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判断忠诚教育成效的关键。大学生忠诚教育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引导大学生建立中国共产党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进一步增强对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政治认同;可以利用伟大的抗疫实例展现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使大学生切实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定力,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政治情感。

(三)拓展教育渠道,推动大学生忠诚教育社会化

首先,借助校内外高水平的政治理论教学资源,对政工干部、思政教师、党员、普通学生分批次进行系统的忠诚教育培训,优化师资力量,扩大忠诚教育覆盖面。其次,结合院校特点,开展分众化、有针对性的教育,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可以结合天津的政治地位、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广泛开展专题教育,使大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结合自身发展投入到忠诚教育当中。此外,借助互联网、电视、电影等社会媒体资源,以及利用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大学生忠诚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其忠诚意识。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对忠诚教育的认识、忠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忠诚教育开展的过程、效果并不乐观,很难达到育人的作用。高校应通过思想政治课堂首先进行忠诚观培育,积极引导学生忠诚于中国共产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课外实践作为开展忠诚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创新实践载体、丰富实践内容、开拓实践途径,不断推进新时代高校忠诚教育。

参考文献:

[1]张丽娜.论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的整合与引导[ 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9,(10)

[2]张楠,李航敏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分析及教育的对策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3]陈嬿如.让高尚成为自然——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2

[4]宁曼荣,袁锦.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境遇解析与路径探究[J.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9).

[5]倪邦文.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历史视野与哲学思 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42.

[6]江宜怀.论提升忠诚教育品质的关键环节[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8(2):12.

[7]谢海燕.对习近平忠诚教育观的多维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57—59.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忠诚教育专项(课题编号52WT221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