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图有法 教学有效——浅析初中地理识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识图有法 教学有效——浅析初中地理识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赵由之

江苏省淮安市淮海初级中学 江苏省淮安市 223300

摘要: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和性的学科,其囊括了地形、人口、

水资源等多种教学要素,有着很强的空间性、区域性和实践性。但由于初中阶段的学习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图像、图表等多种资源强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图像、图表的观察能力和掌握能力。本文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为主旨探究教学策略,内容仅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地理;识图能力;培养策略

在现阶段普遍的地理教学课堂中,初中地理教师对学生地理识图能力的培养

并不重视,而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试题应用方面,使得学生未能充分理解识图技能在地理课堂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对此,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升对识图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识图水平,以此促进学生识图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转变师生身份,激发学生识图兴趣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一手抓”的教学

方法,没有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空间,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从而降低学习质量。对此,教师要归还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互换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知识利用中提升对识图的兴趣,从而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实现地理素养的有效提升[1]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东南亚》为例,在本节课程中,为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识图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换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深入了解,以此提升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主总结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要求必须结合地理图册和相应的图表进行将结合展示,并能够说明具体成因和依据,使内容具有完整性;其次,在学生进行讲解时,教师要对学生在讲解中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提问,并引导学生利用地理图册共同探究,以此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最后,教师整合学生的讲解内容,对学生所忽视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并带领学生运用地理图册对本单元的内容和东南亚的地形和版块进行深入简介,以此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识图兴趣的发展。

二、活化识图教学,提升学生识图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事物和知识的理解主要依

靠教师的讲解和自身经验的补充,对于认知识图的能力较弱,对此,教师要通过学生较能接受和理解的手段提升学生对识图能力的理解,并在教师的引导和自身兴趣的推动下逐渐提升学生对识图的兴趣,以此深化学生的识图思维,实现学生时而与能力的有效提升[2]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为例,本节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升降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够解释世界主要的山系以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以及之前的关联。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地理图册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并与的大胆猜测海陆变迁的原因,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各个版块以及海洋的分布和认知尚不明确,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扮演的方式,将每位学生当做一个版块或一个海洋,并为学生讲述其主要的运动特点和变迁过程,通过活化识图教学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加强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而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课堂所传授的内容自行总结本节课程的地理知识,要求结合地理图册进行标注,以此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最后,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海陆的变迁过程通过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结合地理图册与学生进行共同学习,并引导学生探究板块构造学说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此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内化吸收,促进学生识图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识图与作图教学相结合,加强图表应用意识

随着学生所学地理知识越来越多,导致学生所接触到的地理图表内容也愈发

丰富。学生既要掌握识图的基本的要素和技能,还要掌握简单的绘制技巧,实现识图与作图技能的有效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素养的有效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设置相应内容,让学生在绘制图表和地理位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内容,深化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以此提升学生的图表应用意识,实现识图与作图教学的有效融合。

    以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地区》为例,在本节课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地理图册进行统筹学习,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城市、地区和地势特点进行划分和总结,为接下来的作图打下铺垫;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的主要轮廓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绘制,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后,教师组织学生在绘制地区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将河流和分布、水运的路线以及远洋航线的重要港口进行绘制和标注,并提出启发性问题:“远洋航线的港口设置在这里的好处是什么?若换到其他地区,你会将其设置在哪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以此深化学生的知识内涵,加强图标应用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简图训练、转绘训练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图表应用意识,真正实现试图与作图相结合。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作为学生的重要科目,对于提升学

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初中地理教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固有的教学思想,为学生创设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训练化教学,提升学生对地理图册的重视程度,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靳晶.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J]. 知识文库, 2022, (23): 10-12.

[2]戈晗.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J]. 科幻画报, 2022, (10): 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