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活动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及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浅谈绘画活动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及培养

吴晓丽

武平县鼓楼幼儿园  福建武平  364300

【摘要】绘画活动属于一门艺术类学科,是幼儿教育阶段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智力和心理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及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审美能力以及道德情操具有重大的意义。有人说:幼儿天生就是一名艺术家。其实因为幼儿具备了艺术家的技能,而是说幼儿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绘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打开心灵的窗户,绘画能够提高幼儿眼、手和大脑之间密切的合作关系,有效地提高了智力发育。绘画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的益处很多,但是想让绘画发挥作用,首先就需要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带动幼儿自主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共同发展。本文就幼儿绘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对现阶段幼儿绘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如何通过绘画更好地促进幼儿能力全面发展,提出了具体策略。

【关键词】绘画活动;幼儿能力;意义;存在的问题;策略

一、绘画活动对幼儿能力发展的意义

绘画活动一方面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绘画活动的趣味性和情感性,能够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打开创造与想象的空间。绘画活动能够让幼儿的生理、心理得到全方位成长,大大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在幼儿时期开展绘画活动,能够让幼儿获得一些初期的绘画理论知识,利用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创造力,画出自己喜欢的画卷,从而推动幼儿美术核心素养的快速发展。

绘画活动属于一门艺术类学科,尤其在幼儿时期,由于对外界表达形式的单一性,他们更喜欢通过绘画这种直观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与看法。在幼儿时期,绘画是他们最喜欢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在幼儿阶段,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幼儿阶段的绘画作品大多是无拘无束、挥洒自如的想象,能够创造出成年人无法想象的模样。虽然脱离了现实,但是是自身心中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能够真真切切表达自身内心的一种认识与看法。因此,绘画活动能够培养幼儿自主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老师要给予鼓励,不管是什么水平的作品,老师都应对他们的创造表示充分的肯定,帮助幼儿插上创造、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绘画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二、绘画活动在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绘画活动过于模式化

   在对幼儿开展绘画活动过程中,有些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模式化,在绘画前,只是让幼儿按照规定的绘画作品,进行绘画,缺乏对幼儿心理感受的认同,限制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思维。长此以往,导致幼儿离开范画就无从下笔了。

(二)忽视了幼儿绘画中的感受

    在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只是关注绘画作品的完成效果,而缺乏对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感受的启发与引导。绘画活动是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一种形式,所以在整个过程中的关键,就是能让幼儿感受美的体验,再将感受的美绘画出来,从中得到乐趣。所以绘画中对美的体验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种体验,就无法创造出美好的绘画作品。

(三)缺乏对幼儿绘画正确的评价

    在幼儿绘画活动结束前,老师会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评价,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正确的评价能够启发幼儿绘画能力的提升。但是在这个环节,有很多老师都做出了错误的评价,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站在一个幼儿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导致无法读懂幼儿的绘画作品,严重影响了幼儿绘画思想的发展。

三、绘画活动对幼儿能力发展及培养的策略

  (一)采取情境教学法,加强幼儿绘画创造能力

   绘画活动时产生的任何想象,大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所以在绘画活动过程中,老师要让幼儿更多地感触现实生活,并将实际生活与绘画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能够感触到其中的美好,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的源泉。例如,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特色之美,老师可以在绘画活动中融入中国传统节日,老师可以通过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特色节日,作为绘画创作的主题。例如,在元宵节时,老师可以以“团圆闹花灯”作为开展绘画活动的主题,引导幼儿想一想,正月十五那一天,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到大街上看花灯表演的场景,充分发挥想象空间,感受当时街道上热闹的场景,感受各种五颜六色花灯的美丽。引导幼儿想一想元宵节的寓意,体验中国元宵传统佳节家人团圆的魅力,让元宵节的含义在幼儿心中更加形象化、直观化。通过让幼儿深刻地体会现实生活,才能在绘画创作中打开思维的空间,找到绘画的灵感,创造出个性十足的绘画作品。

   (二)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兴趣

   由于幼儿时期,对外界表达方式的单一性,大部分幼儿愿意通过绘画的形式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都对绘画有一定的兴趣。在绘画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是培养幼儿开展主动创作的活动。传统教学中,老师只是关注教学知识点的讲解,绘画多以命题画或者固定范画作为创作主体,幼儿要严格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进行绘画,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所以,老师在绘画活动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掌握幼儿的兴趣点,通过引导幼儿认真地观察,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空间,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无限制地开始绘画创作。例如,在绘画主题我的小手一课中,通过鼓励幼儿发挥自由想象,有的幼儿除了画自己的小手之外,还画出了小鸡、小鸭、小狗、大树等动物或植物的“手” 。通过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更好地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兴趣,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绘画作品。

    (三)掌握幼儿绘画心理,提高幼儿绘画信心

绘画活动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如果老师不掌握幼儿绘画心理,就无法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影响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自信心的建立。老师不要以成人的欣赏角度去要求幼儿的绘画活动,关于绘画活动中的主题、思想、表现形式等内容,老师不用过多地要求,这样只会让幼儿感到绘画很高深,空洞,从而产生恐惧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活动。在绘画活动开始前,老师要学会了解幼儿的思想,鼓励幼儿大胆去创作,哪怕是随意的涂鸦,也不要去干扰幼儿的发挥,对幼儿的任何作品,老师都不要不能去指责、批评。因为绘画的内容并不重要,重点在于幼儿能够对绘画产生足够的自信心,敢于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大胆创作,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下,才能创造出更加具有想象力的佳作。

(四)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进而创作“美”

绘画活动的目标就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加强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是绘画活动的主旋律。在现实生活中,老师要引导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景色,提高幼儿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的品质。老师在日常绘画活动时,多给幼儿提供一些色彩鲜明、内容丰富的绘画作品。在绘画活动中,老师要多给幼儿留下自主创作的空间,让幼儿能够将生活中发现的“美”,通过自己思维的认识、情感的感知,创作出现实生活中的“美”。

四、结语

总而言之,绘画活动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师要根据幼儿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绘画活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最大程度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打开幼儿绘画的思维空间,提升幼儿绘画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J]. 刘新新;马丽枝.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03)

[2]幼儿园绘画活动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A]. 白丽.,2021

[3]浅谈主题绘画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A]. 李晓莉.,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