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张海芬

(中共开远市委党校  云南  开远   661699)

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今年是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总结提炼、宣传推广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实施20年来,千万工程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设宜居宜业、促进社会共同富裕、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成效显著,以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根本路径。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不是要原封不动照抄照搬浙江某个点的具体做法,更不能脱离实际搞一窝蜂,关键是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理念方法,因地制宜转化运用到乡村振兴全过程各领域,要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实践载体,紧密结合当地发展实际,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实践样本。

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必须以抓党建夯基础为引领

乡村要振兴,必须毫不动摇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千万工程”领导责任。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千万工程”不断深化拓展。二十年来,浙江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抓好“千万工程”的关键,推动各方面的力量向基层下沉倾斜,夯实筑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稳固底盘。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必须以抓党建夯基础为引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这个坚强战斗堡垒。要突出抓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建设,全面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的能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强化对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只有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善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优势。

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必须以抓产业促融合为指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促进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最关键的是要扭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产业提效。一是要立足“党建+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分析村级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活“党建链+产业链”赋能增效,充分发挥党组织“头雁”作用。以党组织牵头、党员群众入股的方式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积极流转土地,用好扶持政策,激活村级产业链,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稳定要素支撑。做好“土特产”文章,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让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富民产业。二是筑牢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农业生产经营、加工流通、市场消费的全过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绿色循环农业。在加强农业生态修复、保护的同时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推动乡村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迈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元化的农产品生产转变。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产品上,始终按照“生产、加工、包装、商销链条式”的方式加以推进,打造“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服务链,将优质弄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有效拓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三、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必须统筹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要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更多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文体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打造善治乡村、法治乡村、文明乡村,抵制封建迷信,组织村民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媳”等群众性评选活动,引导群众从思想上、行动上抵制陋习、弘扬新风,带动文明新风培育。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重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把改造传统农村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树立乡村文明新风有机结合起来。将文明村、文化村、民主法治村等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农村农民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农村农田水利设施、交通设施、能源设施、供排水设施、环卫设施、信息网络设施等建设,完善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医疗基础设施、养老基础设施和文体娱乐基础设施,为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创造完备的基础设施支撑。

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必须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千万工程”是浙江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龙头工程,实施20年来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使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革,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就是要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县域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城乡融合发展不是城与乡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良性互动。必须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要通过夯实县城产业基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和持续增收。提高县城市政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文化、健身、医疗、养老、社保和住房等保障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承载和吸纳能力。用好用活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引导要素资源更多向农村配置,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五、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必须以抓民生增福祉为落脚点

“千万工程”实施的初心就是为村民谋幸福,就是为了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浙江工作,就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察民情、听民意,看到农村“有新房无新村”,农民群众“坐在垃圾堆上数钞票”,提出要从解决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着手,后来根据群众意愿不断调整优化,从改善村容村貌,到改水改厕、修路架桥,再到发展产业、完善设施,一步步让农民看见实实在在的变化、享受到真真实实的好处,获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千万工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农民群众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浙江始终坚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基层创新,让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尊重群众的想法和主张。引导群众积极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营造党群齐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凝聚起建设和美乡村的强大合力。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海芬(1987.6)女,汉族,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云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开远市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