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杨薇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当前,我国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逐步进行了改革,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高等职业学校的运营管理专业上。但是,目前高职院校针对刚刚建立起来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和问题,很难保证运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研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其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运营管理系统。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1.1高职院校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当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经营规模也逐步走上了轨道。这就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进行大规模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国内各大学新建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都是刚成立不久,在人才培养上缺乏经验,造成了一些学生对运营管理的专业知识认识不够,从而造成了就业难。另外,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在教学管理方面,与轨道交通运行管理专业存在着一定的偏离,缺乏个性化的教学要素。在职业学校和城市轨道企业之间,缺乏对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相关知识的解释,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企业文化一无所知,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公司。

1.2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

在高等职业学校的城市轨道交通营运与管理教学中,应着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普遍重视对学生的探究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但是,现在许多职业学校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比较简单,缺乏通过校企合作来提高人才培养的品质,职业学校对企业的招聘需要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就造成了他们在毕业之后,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符合公司的文化,从而导致了人才和企业的脱轨。在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管理专业的人才时,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但目前的情况是,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工作岗位的适应性较差,造成了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大量流失,使得我国的城市轨道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

1.3缺少大量人才培养模式的资源,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针对目前我国地铁运营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投入大,要求高,专业素质高的教育模式。但是,当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单一的管理方式,特别是由于学校资金的限制,不能充分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模式,造成了人才培养资源的不足。同时,由于实践设备落后,师资队伍薄弱,就业方向单一,已成为制约我国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所以,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就必须要改变目前的状况,把职业学校的专业资源与国内外、企业的优势资源相融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卓越的运营管理人才。

2提升我国职业院校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的建议

2.1结合岗位需求设计课程,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要想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学校要结合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愿望。在此背景下,大学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客运组织能力的培养,这主要是指通过对站务的管理,向乘客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确保客运设施和设备的实际运行能力和水平,为乘客提供多方面的服务,防止在车站停车时发生拥挤。其次,是票务管理的能力。第三,安全管理的技巧,同学们要理解和掌握真实的环境,能够有效地控制这种环境,更好地应付突发情况。除此之外,就是运营管理层次,它主要包括运营组织和运行图的执行等。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确保实际过程的完整性和完整性,通过对特定情境的仿真,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2促进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

从目前大学的现实发展来看,培养出大批具有高素质和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面对这种情况,大学应当与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改进与完善的联合合作方式,达到大学与企业双赢的目的。这样,大学就能与地铁公司进行很好的合作,搭建一条双赢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培养出大批高素质、高素质的人才的目标。大学要充分利用企业特有的优势,在实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教学和企业的具体运作需要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首先,要加强大学与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的特殊需要来进行专业和课程的设计,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其次,在大学与企业的实际合作中,企业要充分认识并把握好大学生的需求,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人才。同时,还能有效地缩短培养优秀人才的时间,使其达到工学结合,强化上岗前的培养。大学要与企业联合起来,采用订单式的培训方式,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和措施,充分利用资源独特的优势。

2.3优化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

在实践中,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必须要有一个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提高培养出优秀人才的水平和质量。在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时,要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充分体现出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要从技能课程、通识课程等几个方面进行,再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着手,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在此背景下,大学在实践优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突破以往理论性课程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局限与不足,改变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方式方法,强化实习环节的建设,使学生主动参与实习,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更多的实习知识与技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内容设置中,教师应当把提高学生的工作岗位层次和能力作为重点。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要做到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时,要把技能训练活动贯穿进去。

2.4构建一支高素养的教师团队,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城市轨道交通和运营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急需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此背景下,高校还应引进新鲜血液,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任职学习,才能有效地促进高校专业发展。同时,还可以实现企业与高校的良好结合,通过与现代企业的良好联系,为课堂活动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持续引导学生去一线实习。同时,教师在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时,应加强实践操作,以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去,而实训室就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场所。高校在开设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时,应加强实训场地的建设,使之符合相关要求,将实训室划分为站台、站厅等区域,保证仿真度。

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其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主要包括:优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内容、将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方向,提高学生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师资,拓宽教学资源范围,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知识;建立认证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实践学习的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大他们的职业深度。

参考文献

[1]刘婷婷. “1+X”证书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就业与保障, 2023, (10): 187-189.

[2]张超.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探讨 [J]. 山西青年, 2021, (05): 141-142.

[3]薛亮,刘小玲.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三维立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实证研究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0, (01): 108-109.

[4]刘小玲,薛亮.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农家参谋, 2019, (18): 293.

[5]操杰. 基于现代学徒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30 (12): 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