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州市交通拥堵的主要问题及缓解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浅谈广州市交通拥堵的主要问题及缓解对策

梁羽刚

广州市海珠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中心(510000)

摘要:交通拥堵是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反映着城市发展的繁荣度和社会经济的活跃度。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满足生活环境的舒适性与便捷性,人们的出行方式正逐渐由以公共交通为主、个体出行为辅的模式向个体出行为主、公共交通为辅的模式演变,与日俱增的个体交通工具(汽车、自行车)对城市交通承载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为缓解交通拥堵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避免城市交通环境对经济发展造成瓶颈,缓解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关键词:交通拥堵、缓解、对策

前言:广州市作为我国的重要城市,经济总量名列前茅,交通拥堵问题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日益凸显。广州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治理交通拥堵,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发展了重要作用。第一阶段(1999年前)系统研究交通问题,通过交通管理措施,解决安全与拥堵问题。第二阶段(1999年-2010年)以广州市内环路建成为标志,进入交通管理设施规模化建设阶段,并且每年陆续开展拥堵整治工程。第三阶段(2010年后)进入“存量交通”时期,道路建设增速放缓,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提出系统性缓解交通拥堵“一揽子措施”,并滚动开展拥堵点治理改善。

一、形成道路交通拥堵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发展进程日新月异。城市规划设计时,一般无法准确预测到若干年后的社会变化状态、科技发展程度等因素,新鲜事物往往会对旧标准旧体制产生冲击。例如原本设计道路承载量基本能满足一定时期交通出行的需求,但后期如特殊用地(医院、学校、商场、景区等)落成开放引起交通流聚集、共享交通工具出现加大个体出行需求、停车位不足无法消化道路交通量等,各类新增因素导致局部甚至区域性的交通流量剧增引起交通拥堵。

(二)路网结构问题。由于道路建设条件原因,存在路网结构不完善,或片区通道不通畅等,车流过于集中于干路或某一条通道,造成节点性压力过大,短时间难以疏散,形成路网结构性拥堵。例如广州市海珠区四面被珠江环绕,且地处广州市地理位置中心区域,不仅承担着区内繁重的交通压力,还兼顾着番禺、荔湾、越秀、天河等周边行政区的巨大的过境交通流量,造成部分立交和路段、干道之间的连接线、过江桥隧等交通设施车道数不足形成瓶颈,影响整个路网服务水平,容易产生交通拥堵。

(三)部分交通参与者(驾驶员、行人)的不文明行为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交通参与者为争抢时间,抢黄灯闯红灯、龟速行驶、抢道、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翻越隔离设施横穿马路、违章停车占用道路资源等各类交通秩序问题、安全问题凸显,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降低正常交通流的通过效率,甚至衍生交通事故从而造成交通拥堵。

(四)城市资源过于集中问题。广州市主要经济区多聚集在内环路环内及其放射线周边,居住区主要扩散在白云、番禺、荔湾、黄埔等外围区域,由此出现早晚高峰的交通流量出现潮汐式进出商业圈、办公区的现象,而对向车道利用率不足,造成时段性交通拥堵。

(五)占用城市道路施工问题。由于城市发展需要,给排水、电力、燃气、通讯及地铁等各类需要对城市道路进行开挖的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将施工范围进行围闭时占用道路资源造成交通瓶颈,多股车流汇聚后形成交通拥堵。

二、缓解交通拥堵的相关对策

(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相对于个体交通工具而言,公共交通除具备低碳环保的优势外,还具备合理、充分利用道路资源的特点。广州市于2018年成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并于2022年再次被选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治理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出路,广州市应结合地理位置、经济体量、技术成熟等先天优势,从高位推动及统筹,继续大力推进公交、地铁、渡轮等公共交通工具,针对城市布局及市民出行需求、时间节点变化,动态优化公共交通路线、车次,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性、便捷性及科学、合理性,吸引、鼓励广大市民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二)完善路网结构及配套设施。20世纪,广州市作为我国经济体量前三的优势,经济快速增长,交通压力不断加剧。为改善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路窄人多、商业资源集中的交通环境,采用架设高架路的方式建设内环路及其放射线,形成快捷、高效的路网。但内环路建成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在此期间,广州市如珠江新城、广州塔、广州南站、广钢新城等大量文商旅居人流量高度聚集点相继落成,对内环路、环城高速及周边干道的交通流量、疏散均造成了巨大压力。广州市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可考虑双管齐下,科学合理统筹继续发展架设高架路的方式继续完善路网结构,以及增加过江桥梁隧道、打通断头路、增设立交桥,配套建设非机动车道、立体停车平台、智慧交通系统等。

(三)加大交通法规普及工作。一是要通过电视、广播、公众号、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以及印发手册、海报的书面资料,向公众进行广泛性的宣传普及;二是要借助机关、企业、社区、校园等平台,举办宣传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有针对性的深入加强交通法制教育;四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严厉处理各类影响交通秩序造成交通拥堵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优化基础设施。一是开展道路平交口的渠化改造,提高平交口的行车速度、通行效率;二是优化占用施工项目的交通组织,对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考虑采取借一还一(占多少、还多少)、单向通行、可变车道等措施;三是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方案,科学设置绿波段并配合潮汐可变配时方案、充分利用道路空间实施右进右出等。

(五)完善特殊用地周边交通综合环境。针对学校、商场、医院、办公场所等人流聚集性区域特点,应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时间、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实施错峰出行、远端停车交通转换、停车资源共享、即停即走、车位预约等措施,并安排交通疏导员现场指挥、疏导,避免车辆积压在道路。

三、总结

本文简要对广州市的交通综合环境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归纳了广州市形成交通拥堵的几类主要问题,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措施结合广州市地域特点,从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教育、政策配套等方面提出缓解对策。但交通拥堵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缓解交通拥堵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各界应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改善交通状况。

作者简介:梁羽刚(1985.10-),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基础设施维护、交通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

参考文献:

[1]文国玮著.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2013,64-70
       [2]林雄斌、杨家文.城市交通拥堵特征与治理策略的多维度综合评述(J).2015,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