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包润石 陈雨庭 王坤 刘苏淇 黄玉莹

西安工程大学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土壤污染的现状及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常用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各种新型技术不断涌现,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一、引言

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难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积极探索治理与修复技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公众健康。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各种常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分析新型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深入研究,期望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二、土壤污染的现状及影响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着有毒化学物质,其浓度超出了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或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的阈值。当前,全球范围内土壤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污染物排放到土壤中,加剧了土壤的污染程度。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养殖业的废弃物排放也大量增加了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再者,地下储存的有害物质,如石油、化学品等的泄漏,也是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污染的土壤会影响作物生长,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粮食安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作物进入人类体内,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如导致癌症、生殖系统异常等。土壤污染还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三 常用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3.1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包括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植物的吸收能力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生物修复技术的关键是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和微生物。植物吸收污染物的能力取决于其根系结构和生长习性,例如一些具有发达根系和吸收能力的植物如拟南芥、柳树等被广泛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通常分为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两种类型。植物修复主要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吸收到植物体内,并通过植物的生长和代谢作用转化为无害物质。微生物修复则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通过引入适宜的微生物菌种,促进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虽然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修复中具有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如修复周期较长、对环境因素敏感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生物修复方法,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修复效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3.2 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是利用物理学原理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的方法。热解吸附是常用的物理修复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利用热能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挥发或分解,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机污染物较为集中的土壤,如石油污染场地等。电化学修复则是利用电场的作用促进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分解。通过在土壤中施加电场,可以促使带电污染物向电极移动,从而实现土壤的净化和修复。超声波处理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波动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破碎和分解的方法。超声波的高能量作用下,能够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加速其降解和转化。

3.3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或利用地球化学过程,改变土壤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从而实现土壤修复的方法。氧化还原法是通过氧化剂或还原剂促使土壤中的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毒的物质,或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不易迁移的形态,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络合沉淀法则是利用络合剂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使其沉淀于土壤中,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土壤修复。中和调整法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调整土壤的pH值,从而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通过添加碱性或酸性物质,可以将土壤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中和,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四、新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

4.1 纳米材料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能够高效地吸附和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例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纳米尺度大小使得其在土壤中的扩散和渗透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能够更有效地进入土壤孔隙结构中,达到更广泛的污染物修复范围。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作为载体或催化剂,促进土壤中污染物的转化和降解过程,加速修复效果。已有研究表明,纳米零价铁、纳米氧化铁、纳米二氧化硅等纳米材料在土壤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例如,纳米零价铁可通过还原作用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不活跃的金属态,从而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纳米氧化铁则能够吸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使其固定在土壤颗粒表面,防止其进入植物体内。此外,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纳米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涌现,为土壤修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4.2 生物炭修复技术的发展

生物炭是一种由生物质经过高温热解而成的碳质材料,具有孔隙结构丰富、比表面积大、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在土壤修复中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能够吸附土壤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质,降低其在土壤中的活性和毒性。生物炭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生物降解过程。生物炭还能够作为碳源和微生物载体,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土壤的生态功能和自净能力。近年来,生物炭修复技术在土壤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养分保水性能,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从而促进土壤的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

4.3 电化学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电化学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修复的技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修复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土壤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电化学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首先,研究者不断改进电极材料和电场设计,提高了修复效率和稳定性。例如,采用导电材料制备的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更有效地促使土壤中的污染物向电极迁移,提高修复效率。其次,研究者通过优化电场参数和操作条件,实现了对不同类型土壤和污染物的高效修复。结合其他修复技术如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化学修复技术的修复效果和持久性。

五、结论

在全球范围内,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和解决土壤污染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加强监测与治理,推动土壤修复和可持续利用,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关键。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共同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合作与努力,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土壤,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娟.关于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在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分析[J].清洗世界,2024,40(02):162-164.

[2]雷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发展趋势探索[J].清洗世界,2023,39(01):167-169.

[3]谷喜龙,李春阳.污染土壤修复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35):143-145.

作者简介:包润石,男,2001.10.11,江苏盐城,西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