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研究

唐沁暇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7月~2024年1月内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64例,按照入院时对患者使用的不同护理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急诊护理)各32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干预前两组应激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干预后观察组应激指标、入院实施急救各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字】创伤性休克;急诊护理

在现代社会,创伤性休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急诊状况,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当人体遭受严重创伤时,如车祸、跌落、烧伤等,会导致大量血液流失、心脏功能下降、血压急剧下降,进而引发创伤性休克[1]。这种情况下,及时的急诊护理对于抢救患者生命,防止病情恶化至关重要。严重创伤性休克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缓解患者状况以进一步治疗。急诊护理在该类紧急情况下,能够具有较高积极作用[2]。本研究中,即分析了使用急诊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纳入2022年7月~2024年1月内我院实施干预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64例,按照入院时对患者使用的不同护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中含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18~35岁,平均(35.61±2.55)岁;转移入院时间0.5~3h,平均(1.25±0.91)h;致伤原因含交通事故18例,跌落伤6例,打击伤6例,其它2例。观察组中含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18~37岁,平均(35.95±2.71)岁;转移入院时间0.3~3h,平均(1.13±0.22)h;致伤原因含交通事故19例,跌落伤6例,打击伤7例,其它2例。患者基线资料经对比呈现相似性特征(P>0.05)。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根据情况进行相关初步处理,建立静脉通道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等。

观察组使用急诊护理干预:进行快速而全面的初步评估。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迅速识别可能导致休克的原发伤害和潜在并发症。同时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部稍抬高,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快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确保能够及时补充血液和液体,纠正休克状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镇痛药和止血药等,以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控制出血。对于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患者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和呼吸功能。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因为疼痛和生命威胁而感到恐惧和焦虑。因此医护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平静,配合治疗。在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尽快将其转运至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治疗。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入院干预前后皮质醇(Cor)、神经生长因子(NGF)、去甲肾上腺素(NE)和β-内咖肽(β-EP)等应激水平指标。实施检测时取患者静脉血3ml经离心等处理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or、NGF和β-EP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NE水平。

(2)记录患者总抢救时间、就诊到入院时间、抽血送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和药物应用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数据,其数据表现方式为“”,检验方式为t,数据若存在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应激因子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应激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应激因子情况对比

观察指标

观察组(n=32)

对照组(n=32)

t

P

Cor(ng/mL)

干预前

59.38±7.03

59.85±7.62

0.256

0.799

干预后

37.06±9.71

45.52±10.61

3.327

0.002

NGF(μg/mL)

干预前

50.12±2.08

50.02±2.13

0.190

0.850

干预后

38.31±2.24

41.44±3.25

4.486

0.001

NE(pmol/L)

干预前

2590.60±270.07

2640.83±260.11

0.758

0.451

干预后

1365.78±273.86

1617.37±324.17

3.354

0.001

β-EP(ng/mL)

干预前

52.97±2.88

53.64±3.10

0.896

0.374

干预后

40.23±2.15

43.30±4.20

3.681

0.001

2.2 抢救时间指标对比

观察组所用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抢救时间情况对比

观察指标(min)

观察组(n=32)

对照组(n=32)

t

P

总抢救时间

3.66±1.21

5.77±1.92

5.259

0.001

就诊到入院时间

15.88±5.28

28.55±9.51

6.589

0.001

抽血送检时间

11.86±1.02

17.01±2.01

12.925

0.001

静脉通道建立时间

1.44±0.47

2.77±0.91

7.346

0.001

药物应用时间

1.01±0.33

2.10±0.71

7.875

0.001

3 讨论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病情严重,需要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急诊护理干预是一种针对急性疾病或损伤的紧急处理措施,其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稳定处理,以减轻其痛苦并防止病情恶化[3]。对于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这些应激反应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急诊护理干预通过快速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效降低其应激反应[4]。同时,抢救时间是影响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在急诊护理干预下,医护人员能够快速识别患者的病情,并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这不仅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还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5]。通过及时的抗休克治疗、手术准备和转运等环节,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6]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快速、准确的评估和诊断,以及及时的抢救措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并有效缩短抢救时间。

参考文献

[1]刘冰.基于TQM急诊护理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3):146-148.

[2]许利,郑清华.急诊综合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2):129-131.

[3]林惠玲.综合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6):189-190.

[4]李丽华.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1,38(02):76-78.

[5]尹月萍,余叶嫦,杨艳青等.急诊护理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1,34(03):142-144.

[6]桂文芳,干文芳.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和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6):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