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研究

李雪荣 

(渭南师范学院 专职辅导员)

要:通过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理论依据,确定如何把握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对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本路径,夯实培育和践行的微观基础,培育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内容

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意见》,并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由此,引起了学术界与理论界的热切关注。“三个倡导”提出后,紧接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来落实的问题。这也是学术界与理论界正热议的问题,即路径问题。开展对路径问题的研究,看似只抓枝末而未及理论体系之根本,但在实践研究中就已经不断深化着理论之研究,扩宽和创新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之视域。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科学阐释。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两个层面科学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个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和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作为个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依赖于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全面发展”,任何个体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或超越人类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一个体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和条件,并通过每一个体的全面发展表现出来。

2.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引导培育和践行功能的发挥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理论。19 世纪 40 年代《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诞生。其主要内容包括:其一,意识形态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范畴。其二,意识形态由社会存在决定。其三,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其四,意识形态具有能动作用。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本路径

1.立足情,拓展培育和践行的国际视野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立足于世界发展的趋势,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属性所要求的,也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大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和树立宽广胸怀的践行自觉。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从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内涵来看,每一个社会形态价值观念各种各样, 但这个社会形态的价值体系却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检验了的、是反映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同中国的国情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念,因而它牢牢地打上了中国的烙印,具有中国特色。

第二,合作共赢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依然在稳步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加速变化,原来的二元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第三,要针对社情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就必须充分把握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和三种变化趋势。其一是倡导和标榜资本主义改良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其二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其三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其四是普世价值观。

2. 立足于国情,增强大学生认同自信和历史使命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同时吸收了现代西方文明成果而产生的,是中国人民的高度价值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中国特色,而且打上了中国的烙印。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立足于国情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高度价值自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其次,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政治层面看,我国当前的发展理念仍是“人民至上”。具体表现为“一切权力归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制度, 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建设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目标。从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没有改变,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向没有改变。

四、把握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夯实培育和践行的微观基础

1.针对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开展培育和践行

大学生能否把核心价值观自觉付诸于行动,关键在于能否针对大学生心智成长阶段和特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入脑、入心、入生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根据大学生的个体成长特点来开展。

从心里成熟度视角分析,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属青年中期,大学生个体生理已基本发展成熟,并且大多基本具备了成年人的种种生理功能和体格,也能够进行基本判断,但总的来讲,其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属于心理成熟的前期。因此对于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而言,就是尽快让自己的心理成熟起来,成长为一个具备完整身体和心智的成年人。

大学生群体拥有独特的社会层次、宽松自由的氛围以及他们所具有的较高文化素养等特点,使大学生容易以一种一览众山小的姿态看待社会的人和事,同时过早的理想化的社会角色定位,也使他们极具抱负和使命感,他们总是会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因此,他们在分析和思考社会问题时,总带着极具理想化的色彩。有时还非常不切合实际,并时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和幼稚性。

并且这一群体追求独立的个性,所以竞争意识较强,但抗挫折能力较弱。近年来,随着学习和就业竞争压力加大,使部分学生心理存在相对孤独、敏感和脆弱感,承受能力差,适应能力和分辨能力降低。这也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影响了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稳定。

2.立足大学生成长特点,激发培育的现实动力和践行自觉

立足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才能激发价值观培育的现实动力,提高大学生践行的自觉性。第一,立足于校情,积极创设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有利环境。第二,将价值观培育同学生的心理教育和挫折教育等结合起来。第三,用好文化载体,坚持“三贴近”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观念层面的东西,是一种精神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的东西。因而,文化形态的东西用文化载体来传播是一种最有效的载体。第四,增强理论的现实解释力。第五,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现实培育和虚拟引导相结合。

五、结语

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培育而言,要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则要注重当代“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规律,注重从他们内在的需要来引导我们外在的教育。实现学生“三贴近”方针,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落实、全过程渗透的培育模式,方能使核心价值观真正被广大青年学生所理解、所信服,逐渐转化为他们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王前军,吴倩倩.理工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论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30):68-70.

[2]韩应彬,徐园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培养理工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126.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5.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