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的体质辨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优势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治未病”的体质辨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优势评价

吴如飞

东阳市中医院,浙江 东阳 322100

摘要:目的:探析“治未病”的体质辨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我院筛查出的100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相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则予以“治未病”的体质辨识,对比两组干预后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体脂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治未病”的体质辨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可取得更好的效果,能将该类人群的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在更低的范围内,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建议临床采纳。

关键词:治未病;体质辨识;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前言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群越来越壮大,患病的年龄也在不断提前,已经严重危害到人民的健康,也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为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必须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加强相关的防治措施。但在临床干预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常规干预模式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应选择个性化的干预方式。“治未病”的体质辨识来源于中医基础理论,是指从具体人出发,进行权衡干预,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治未病”的体质辨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效果,本文选取100例心血管高危人群展开观察,如下。

正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以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为限,纳入我院筛查出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入研究范围,将所有的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50例/组。对照组有男性29例、女21例,年龄31-62岁、平均(49.26±3.01)岁;观察组的男性、女性分别30例、20例,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49.35±3.0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纳入标准:(1)符合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判断标准,并得到各项检查的证实;(2)年龄20-65岁;(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已经确诊为心血管疾病;(2)恶性肿瘤;(3)心理、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与医护人员交流;(4)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即定期进行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讲座,指导定期体检、科学饮食、合理运动。观察组实施“治未病”的体质辨识,主要措施:(1)收集研究人员的基本资料及各项检查结果,建立个人健康档案。(2)对研究人员进行体质辨识,并将结果记录到健康档案中,然后在“治未病”的指导下为其制定干预计划。(3)“治未病”干预:①健康宣教:采取定期讲座、发放宣传单、发布视频等方式讲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必要时可一对一指导。②饮食指导:阳虚质者多食温热的食物,忌生冷;阴虚质者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等,少食辛辣。③运动指导:根据研究人员的年龄、体质,指导开展合适的运动,以散步、太极拳、八段锦、保健操等为主,1次不少于30min,1日1次。④定期随访:定期对研究对象进行电话或者上门随访,纠正其错误的行为和认知,并解答疑问,将随访的结果记录到健康档案。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 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检测、比较。

1.3.2 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检验指标 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验,并对结果展开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对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展开统计、分析,所有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其中计量的结果采取“±s”表达,同时实施t值检验;计数的结果则使用“%”表达,同时施以x2检验;结果P<0.05时,提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

观察组的体脂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

组别

例数

体质量指数[kg/m2]

腰围[cm]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观察组

50

23.09±1.97

85.24±8.19

120.17±10.78

80.93±7.76

对照组

50

24.87±2.15

88.61±8.53

126.53±11.32

85.24±8.19

t

-

4.316

2.015

2.877

2.701

P

-

0.000

0.047

0.005

0.008

2.2 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指标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指标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甘油三酯[mmol/L]

总胆固醇[mmol/L]

观察组

50

4.76±0.44

6.42±0.61

1.62±0.13

4.38±0.40

对照组

50

5.28±0.49

6.75±0.64

1.79±0.15

4.81±0.45

t

-

5.583

2.639

6.056

5.050

P

-

0.000

0.010

0.000

0.000

3 讨论

“治未病”属于中医传统的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层次,强调以预防为主,而体质辨识则是其前提和基础,遵循因人制宜的原则[1]。本次研究根据将“治未病”的体质辨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了预防计划,能提高预防的针对性,其中健康教育一方面能提高研究人员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使其配合度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减轻因未知产生的恐惧等不良情绪。饮食指导能保证日常的科学、合理的饮食,改善身体的状况;适当运动可活血通络、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定期随访则能提高研究人员遵医行为的依从性,提高干预效果[2]

综上所述,将“治未病”的体质辨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可取得更好的效果,能将该类人群的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在更低的范围内,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建议临床采纳。

参考文献:

[1]杜晓萌.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干预痛风高危人群即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2]罗佳,周淑颖.“治未病”的体质辨识治疗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23,61(22):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