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县苦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琼中县苦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姚诚孙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海南琼中 572900

摘要:苦瓜营养价值丰富,是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一类蔬菜。苦瓜栽培期间发生病害后,面临产量和质量均下降的风险。基于此,本文以琼中县苦瓜栽培为背景,在了解苦瓜白粉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枯萎病的症状后,提出综合防治技术,旨在加强病害防治效果,提高苦瓜种植经济效益。

关键词:苦瓜栽培;病害类型;症状;防治技术

琼中县位于海南省的中部地区,属于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年降水量高达2200 mm,自然灾害少,四季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8℃。琼中县苦瓜播种时间约为11月,翌年2月~5月采收,栽培期间可能发生多种病害,需要根据病害类型采取防治技术,提升苦瓜的质量和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因此,研究苦瓜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苦瓜白粉病防治技术

1.1症状

白粉病主要为害苦瓜叶片,病害初期叶片存在白粉斑,直径约4mm~6mm,斑点因病害持续加重而扩大,相邻斑点连接成片,叶片泛黄干枯。冬季病原菌集中在病残体内,翌年春季气温回升时,病菌在适宜环境下快速生长,侵染植株,具有病害范围大、发展迅速的特点。苦瓜栽培期间的氮肥施加量偏高时,白粉病的发病率更高,普遍引起严重危害,是导致苦瓜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1.2防治技术

(1)注重源头防控,选择苦瓜品种时,优先考虑中晚熟抗病品种,例如热研一号。不宜选择早熟品种,原因在于此类苦瓜品种的抗性较弱,生长期间容易发生病害。

(2)根据现场种植条件控制苦瓜栽培密度,合理密植;根据苦瓜长势采取管理措施,例如整枝打叶,减轻田间植株拥挤问题,改善田间通风条件和透光条件。施肥时,底肥以钾肥和磷肥为主,结合苦瓜生长状态适度施加氮肥,防止过量施肥。

(3)苦瓜白粉病化学防治药剂可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发病初期及时喷雾防治,每7d~10d防治1次,连续2次~3次,喷洒部位为苦瓜中下部老叶和叶背,阻止白粉病的发生和发展。

2苦瓜疫病防治技术

2.1症状

苦瓜叶缘和叶间是疫病的高发部位,叶片遭到病菌侵染后形成不规则的水渍状绿色病斑,田间干燥时病害部位呈青白色,易破碎,田间湿度高时,病斑部位存在白霉。苦瓜茎蔓感染疫病后,色泽逐步由病害初期的水渍状暗绿色发展为褐色,形态相较于正常状态明显缢缩变细,由于茎蔓遭到病菌感染,茎蔓传输营养的能力减弱,病害部位以上的叶片长势变差,虽然仍保持绿色,但萎蔫、枯死的几率高。瓜条染病后,存在水渍状圆形暗绿色病斑,病害部位与周边未患病部位无明显的分界,病斑于短时间内扩展至果面,导致苦瓜果实凹陷、皱缩,病菌的孢子囊和孢囊梗集中在病害部位,表现为灰白色霉状物,瓜条腐烂后散发臭味。

2.2 防治技术

(1)精心选种,宜选择丰绿苦瓜或其它抗病性品种。

(2)科学选地,优先选择排水顺畅的沙壤土或壤土。

(3)规范栽培,实行三年以上的瓜粮或瓜菜轮作。

(4)全面管理,例如:根据苦瓜的生长阶段和长势适时适量施加有机肥,提供充足营养供苦瓜汲取,促进植株生长;动态控制水量,干旱天气需浇水,满足苦瓜对水分的需求,浇水时间应在晴天的傍晚,遇连续阴雨天气时,根据田间水量排涝。

(5)加强田间检查,清理患病的苦瓜植株。为防止病菌向周边传播,用石灰消毒病穴。

(6)发病前喷洒1:1:250倍的波尔多液,发病时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每7d~10d防治1次,每次均要将药剂均匀喷洒至叶片、果实及周边地面,连续3次~4次后,能够通过药剂有效管控苦瓜疫病。

3苦瓜霜霉病防治技术

3.1症状

霜霉病的症状与苦瓜白粉病类似,叶片是霜霉病的主要为害部位,患病初期叶片存在淡黄色斑点,随着病害持续加重,斑点扩大,颜色由黄色转变为黄褐色,病斑形态以多边形或不规则形为主,病害尤为严重时,小型病斑向周边扩散进而产生大面积斑块。田间干燥时,叶背面基本无霉层,田间湿度偏高时,叶背面存在白色霉菌,局部可见白色菌丝。

3.2防治技术

(1)挑选海研2号或其它抗病性良好的品种,培育壮苗,在源头上降低病害发生率。

(2)密切关注苦瓜生长状态,科学栽培管理。以水分管理为例,分阶段控制浇水量,生长前期少量浇水,后续根据苦瓜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加大浇水量,但要防止大水漫灌田间。

(3)定植前喷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源头上防止病害的出现;若植株生长期间发病,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连续喷2次。喷洒部位选择叶的背面,均匀喷洒。

4苦瓜炭疽病防治技术

4.1症状

炭疽病为害苦瓜叶片时,病害部位存在不规则形或圆形病斑,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逐步由灰白色转变为褐色;为害茎蔓时,存在边缘为褐色的椭圆形病斑;为害果实时,初期症状以水渍状褐色病斑为主,随着病害的发展,病害部位形态呈凹陷状,颜色转变为黄褐色。田间环境湿度偏高时,病害部位附着粘液。

4.2防治技术

(1)向福尔马林100倍液中放入种子消毒,经过30min后取出,清洗干净,开始播种。

(2)在干燥肥沃的地块种植苦瓜,施加有机肥作为底肥,根据土壤养分测土配方施肥,适量施加磷肥和钾肥,均衡营养。

(3)苦瓜苗期发生病害后,连根拔除患病苦瓜,防止病害快速向周边蔓延。拉秧后,清理苦瓜种植地块。

(4)谨慎采收苦瓜,加强防护,避免剐蹭,否则炭疽病病菌经由苦瓜伤口入侵,影响苦瓜品质。

(5)苦瓜发病初期,摘除患病叶片,防止病菌向周边叶片传播,再用80%代森锌800倍液喷洒叶片,每7d~10d进行1次,连续3次~4次。

5苦瓜枯萎病防治技术

5.1 症状

苦瓜枯萎病的病症因生长阶段不同而存在差异:幼苗期患病,根部呈现褐色病斑并有枯萎发展趋势,叶片泛黄;生长期患病,植株脱水发黄,生长能力衰退,可能死亡。若田间偏潮湿,患病部位存在粉红色霉状物,表皮腐烂,具备可见纵裂条纹,植株木质部因病害持续加重而干缩成麻状。

5.2防治技术

(1)在有三年、四年以上轮作且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种植苦瓜。

(2)科学选种,要求苦瓜能够适应当地生长环境,具有抗病性。

(3)通过浸种的方式处理种子,捞出后清洗干净,开始播种。经过浸种后,避免种子携带病原,减少病害的发生。

(4)科学施肥,施加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底肥,少施氮肥,多施磷肥和钾肥。

(5)加强田间检查,若发现田间存在枯萎病,将病害植株连根带土清理干净,向拔除区域撒石灰消毒,消灭病菌。

(6)药剂防治,苦瓜枯萎病发病初期用70%托布津(可湿粉剂)1500倍液浇灌根际土壤,每株用量约为300ml。

6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琼中县苦瓜栽培为背景,提出苦瓜栽培过程中的常见病害类型,了解症状,研究防治技术,建议种植户精心选种、科学选地、规范栽培、加强田间管理,预防病害发生,注重日常检查,若发现苦瓜患病,采取化学药剂防治技术,尽快消除病害,保证苦瓜的正常生长,实现提质增产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子记,杨衍.海南苦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学报,2012(10):1501-1504.

[2] 黄兆军,刘寿远.苦瓜早春反季节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11(6):48-49.

[3] 范文红.苦瓜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瓜菜,2018(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