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措施分析

刘文文 蒋茜 裴雪琴通讯作者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高血压科

摘要: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对象,按护理方法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20例。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干预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几率为15.00%;观察组发生几率为5.0%,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中采取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

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措施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病患者将会出现乏力、气促、心悸、烦躁等表现,对患者生活影响极大。为改善这一现状,将会开展五级法早期活动,同时辅以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0例资料回顾分析,随机将全部患者分成2组,各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五级法早期活动心脏康复护理,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经诊断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肾肺疾病患者;精神障碍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应对其基本资料收集归纳,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第一周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第二周,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床上活动量。

观察组采取心脏康复护理:

将患者早期活动分为A、B、C、D、E五个等级。

A级:患者发病后1~2天,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

B级:发病后3~4天,适当抬高床头30°~45°。

C级:发病后5~6天,将床头抬高至60°,可指导患者自行进餐。

D级:发病后7~8天,指导患者下床大小便。

E级:发病后9~10天,可适当进行床边活动。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再将数据转化为SPSS16.0数据库,以“(n/%),X2”代表文中相关计数资料,以“t,(±s)”检验文中相关计量资料,对照实施前后相关信息,若结果表现出显著性的特征,则表明(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

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

                    表一: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n=20

10(50.00)

8(40.00)

2(10.00)

18(90.00)

对照组n=20

5(25.00)

7(35.00)

8(40.00)

12(60.00)

p

0.00

0.00

0.00

0.00

2.2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0.00%;对照组患者满意率60.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

表二: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n=20

10(50.00)

8(40.00)

2(10.00)

18(90.00)

对照组n=20

6(30.00)

6(30.00)

8(40.00)

12(60.00)

p

0.00

0.00

0.00

0.00

2.3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观察组健康状态、认知能力、生理功能、整体健康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生活质量对比(x±s,分)

组名

时间

健康状态

认知能力

生理功能

整体健康

观察组(n=20)

护理前

65.89±5.75

62.45±4.95

67.25±5.02

62.35±5.55

护理后

95.59±6.95#

89.39±5.15#

88.81±4.55#

82.15±5.25#

对照组(n=20)

护理前

65.77±5.75

65.75±4.95

61.55±5.05

65.55±5.75

护理后

75.54±5.33*

70.05±5.92*

73.72±5.05*

75.05±4.15*

2.4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中1例乏力、1例心悸、1例气促,发生几率为15.00%;观察组中乏力仅1例,发生几率为5.0%,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将五级法早期活动康复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能及时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食欲,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日常饮食进行干预,对饮食计划科学制定,嘱咐患者多食用低钠、低脂肪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免患者病情发生恶化,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到社会生活当中去。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0.00%;对照组患者满意率60.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状态、认知能力、生理功能、整体健康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采取五级法早期活动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罗锦兰. 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措施分析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 (19): 67.

[2]左玉琴. 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措施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 (34): 284-285.

[3]付倩丽. 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措施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 (04): 62+64.

[4]马晓燕. 心脏康复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措施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 (01): 163.

[5]孙利平. 急性心肌梗塞五级法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分析 [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 (06): 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