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游离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的应用

谌海方肖勇孙忠良吴俊高建东张珂唐文献伊尔帕尼•阿卜力克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   新疆伊宁市   835000

摘要:目的分析游离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20年1月-2023年6月四肢创面修复患者中抽取20例,以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带蒂皮瓣修复,观察组则给予游离皮瓣修复,对比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瓣成活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较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四肢创面修复过程中使用游离皮瓣修复可提升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推广。

关键词游离皮瓣;四肢;创面修复;成活率

科研项目名称:游离皮瓣术在四肢创伤缺损中的临床研究

科研项目编号:2022SF11

   四肢创面是四肢正常皮肤或者组织方面的损伤,常伴有皮肤完整性破坏和一定量正常组织丢失,临床治疗难度较大。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四肢创面修复整体治疗水平较高,其中皮瓣移植对于四肢损伤部位的组织修复效果较好,但是带蒂皮瓣皮瓣较厚并且外观差,需要多次整形以减少皮瓣厚度,失败率较高,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对治疗方法进行调整。游离皮瓣则是将皮瓣自皮瓣的供区完全取下,皮瓣带有血管、神经、复合的肌肉、肌腱等,游离下的组织可靠血管蒂来供应营养和促进血液回流,提升皮瓣移植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本文对游离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20年1月-2023年6月四肢创面修复患者中抽取20例,以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下限25岁,上限63岁,平均年龄44岁(s=3.05);观察组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下限24岁,上限62岁,平均年龄43.16岁(s=3.13)。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无差异,符合对比研究原则(P>0.05)。

1.2方法

两组在术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将创面坏死组织和骨皮质完全清除,如存在骨折的情况,则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后修复肌腱,如伤口存在感染情况,则需在术前4d进行扩创处理。

对照组给予带蒂皮瓣修复治疗,在确定获取皮瓣位置后将近端深筋膜平面皮瓣掀起,后掀起远端Scarpa筋膜浅层,一期闭合供区缺损,将基底皮瓣制作成皮管,明确皮瓣敞开区域方向,获取皮瓣后进行修复,结合创面作合适切口,对皮瓣进行移植。

观察组给予游离皮瓣治疗,在明确伤口部位的大小和形状外,选择合适股前外侧皮瓣,切除范围为骼前上棘与髌上缘外侧连线中点及以其为圆心半径3cm的圆圈内,骼前上棘与髌上缘外侧连线,在深筋膜下切取皮瓣(可在肌膜下切取并可带部分肌肉)切取范围:12cm×38cm,在血管蒂上切开大小合适切口后,在皮瓣周围作一定切口,切开皮瓣周缘,受区准备就绪后结扎并切断胸背血管、神经,后将皮瓣断蒂后转移至切口部位,完成创缘固定后,使用显微镜选择合适动脉、静脉和神经组织进行吻合。

两组术后均对患者进行观察,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环,在发生血管危象后及时补充血容量,进行止痛、保暖以及解挛处理。

1.3观察指标

(1)皮瓣成活率,统计移植后皮瓣成活例数。

(2)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术后血管危象、创面感染、肿胀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软件SPSS23.0,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例(%),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皮瓣成活率对比

观察组皮瓣成活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皮瓣成活率对比[n(%)]

组别

成活

失败

成活率

对照组(n=10

8

2

8(80.00)

观察组(n=10

10

0

10(100.00)

χ2

--

--

2.222

P

--

--

0.136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较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血管危象

创面感染

肿胀

发生率

对照组(n=10

1

0

1

2(20.00)

观察组(n=10

0

0

1

1(10.00)

χ2

--

--

0.392

P

--

--

0.531

3讨论

四肢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属于创伤外科常见的类型,也是较为严重的创伤之一,不仅外部皮肤和组织出现缺损,还伴随着肌腱、神经、关节等损伤,治疗难度大,带蒂皮瓣修复由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操作简单,血运较好,但是该方法在移植过程中与供瓣区的血供未切断,可能出现皮瓣静脉回流障碍,也存在皮瓣营养血管变异的可能,导致皮瓣修复成活率较低,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对治疗方法进行改进。游离皮瓣修复在四肢创面修复中效果较好,克服了带血管蒂皮瓣受面积和旋转范围限制的不足,可进行大面积、远距离移植,早期消灭创面,降低感染,尽可能保留肢体功能,为后续的功能恢复提供更好的条件[2]

数据显示:游离皮瓣修复后皮瓣成活率达到100.00%,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分析原因: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操作过程中只需切供区皮肤,不会对肌肉造成损伤,依照需移植部位的情况选择合适供区,尽可能保留供区的运动能力,并维持美观性。该手术设计更加灵活,结合受区对皮下脂肪组织的需求合理设计,移植后的恢复更快,降低术后多种并发症发生率

[3];游离皮瓣在选择供区组织时带有肌肉、肌腱、骨组织,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蒂长,管径粗大,可制成筋膜瓣、肌皮瓣或者岛状瓣,股外侧皮神经可作为皮瓣的感觉神经,对于四肢尤其手部组织缺损效果较好,可对肢体功能进行一定修复。并且随着显微外科内游离组织修复技术的应用,对于严重创伤、车祸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也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功能修复和外观修复效果,应用范围广,适应多种四肢损伤[4]

综上所述,四肢大面积损伤治疗难度较大,需在修复组织的同时,尽可能保护肢体功能,而在修复过程中使用游离皮瓣修复可提升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国辉,郭雪鹏,庹章强,等.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 海南医学,2022,33(15):1954-1957.

[2] 刘娜. 氦氖激光治疗仪联合优质护理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22,35(12):128-130.

[3] 祝海峰. 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游离皮瓣修复在急诊治疗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的临床疗效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4):53-54.

[4]覃凤均,王成,张颖等. 游离皮瓣联合血管重建在上肢毁损性创面合并血管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3,32(6):84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