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质增效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基于提质增效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赖景泉

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质量提升的需求,为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例,对相关策略进行研究,提出注重培养数学兴趣、教师承担更多工作量换取学生减负、建立预习习惯、创设轻松学习环境、采用个性化教学等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提质增效;减负增效

引言:小学数学教学在质量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础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作用,这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运用数学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目标高度契合。然而,当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师生负担过重、课堂效率不高、教与学脱节等问题。通过构建提质增效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痼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当下的迫切需求。

一、注重培养数学兴趣,为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通过情境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形式引入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游戏互动中体会数学概念的意义。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生动直观的数学图像,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的数学小故事,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主人公,在情境中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从而产生代入感和乐趣。也可以组织进行数学闯关游戏,设置不同难度的关卡,学生在游戏互动中反复练习数学技能。

以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材内容为例,可以设置一个与“倍”相关的情境故事,让学生扮演故事角色,在参与故事情节的过程中理解“倍”的概念。也可以设计一个以“倍”为主题的游戏,比赛游戏,学生需要正确匹配数字与其对应的倍数,在游戏中加深对“倍”的理解。教师还可以使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呈现“倍”的形象化表达,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这些方式都可以让抽象的数学概念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奠定提质增效的基础。

二、教师应以“增负”换学生“减负”为核心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教师承担更多的讲解和示范工作,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关键知识点,减轻学生记忆和理解的负担。在学生掌握基础后,组织丰富的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和探究能力。教师在讲解前要充分准备,设计能全面表达概念内涵的直观模型,修改传统的陈旧表达方式,采用比较、联系、推演等教学方法突出关键点。在讨论、实践环节,教师针对性地设置情景任务,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以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实物或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两种四边形的共性和差异,理解其特征。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动态演示的方式,直观地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组织学生讨论这两种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周长应用的动画,进行讨论实践,如设计不同周长的花园模型。在教师的示范和讲解下,学生的记忆负担得到减轻,应用能力和兴趣也通过讨论、实践得到提高,这是一个高效的课堂构建。

三、建立学生预习习惯,以减负增效为教学保障

设计预习内容,指导学生在课前主动学习,减轻课堂内容的首次学习负担。预习内容应参考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强调课前对关键概念和表征的理解。并在课堂组织讨论,针对预习中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形成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在确定预习内容时,教师要事先诊断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设计与新课程内容相关联的预习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构建新旧知识的连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以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布置针对性预习任务,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含义,学习分数的基本读法,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分数的实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数预习内容中的疑点,深入讲解分数图形表示中的分子分母含义,正确读法等。并让学生演示从生活中找到的分数实例,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四、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减负增效的基本条件

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条件。有一句谚语:工作不玩耍的孩子会变得无聊,轻松的环境可以解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教室布置上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吸引学生兴趣的装饰,或布置一些可供学生操作玩耍的物件。课堂氛围也要轻松活跃,不要过分强调纪律性,给学生合适的语言表达空间。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控制课堂内容的密度与难度。过于繁杂和艰深的内容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降低效率。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控制讲解进度,留出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也可以通过搞笑、诙谐的言语缓解课堂气氛,但是要适度,不要影响教学主题。此外,游戏化的教学手段也是很好的选择,既寓教于乐,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只有轻松愉悦的环境,学生才能在无压力的状态下高效学习。这为实现减负增效创造了良好课堂环境。

五、探索个性化教学方法,实现高效课堂构建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进度,实现个性化发展。教师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进行评估和分层,然后提供针对每一层级设计的教学内容和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进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助。

以小学数学《测量》教材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先考查学生对长度测量单位的掌握情况,评估学生对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然后将学生分为熟练掌握组、基础稳固组、基础稍欠组三个层次,每个层次设置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在讲解计量单位换算时,熟练组的学生可以尝试更多种单位的多步换算实践,基础组则巩固毫米、厘米级的单位换算,稍欠组回顾计量单位的意义。最后都要完成一些综合运用的测量实践。这种分层目标教学可以更好地照顾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优化教学效果。

结语:随着减负增效理念的推出,小学数学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课堂构建。教师需积极探索教学新策略,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创设轻松学习环境,同时要加强师生互动,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和能力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杰.提质减负,让课堂熠熠生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华夏教师,2022(27):40-42.

[2]薛玲芳.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N].科学导报,2022-08-02(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