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课堂   让生物课堂重焕生命活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构建生态课堂   让生物课堂重焕生命活力

沃玉峰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江苏省丹阳市   2123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物核心素养成为当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新认知结构,培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课堂是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构建生态生物课堂,让课堂重焕生命活力",并围绕这一教学理念展开具体阐述。

一、高中生物生态课堂的内涵解析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过:"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据此,我一直主张,教育应该是顺应人性自然发展的生态教育。

生态课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样态。它强调对生态主体的充分尊重,强调生态主体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高中生物生态课堂应该是具有整体性的生物课堂,其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联系应该是立体的、多方面的,生态主体的作用应该是能够得到有效发挥的。教师能利用生态学的原理,构建学生、教师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促使各因素能够和谐发展,最终促进学生自然成长。

二、高中生物生态课堂的学理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习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简单的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经验,在外部信息的作用和支持下,自主建构新知的过程。生态生物课堂教学包含了各种生态因子的波动和平衡,如能量流动(学习情绪和兴趣)、物质循环(知识与技能)和信息传递(师生互动)等等。可见,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定义和影响因素的界定对生态课堂的教育理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根植于自然人性论,它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其表现为好奇心驱使的自由学习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体的一种自主、自觉、自由的学习,学习者可以通过内在的愿望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了解相关的知识。高中生物生态课堂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目标,回应个体需求,促进个体主动、深度、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是符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价值追求的。

(三)教育生态观

教育生态观是指运用生态学观点来研究教育与外部生态环境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环节、各层次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宏观上围绕生态平衡、环境与适应、人群的分布与构成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学校内外生态环境。微观上围绕课堂人际关系、课堂教学环境等问题,构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生态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高中生物生态课堂的生成正是在微观教育生态观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实践,追求构建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符合自然规律、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师生有效互动的生态型课堂。

三、高中生物生态课堂的建构与实践

(一)建立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生被动配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生物思维发散空间,也削弱了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师激发其思维活跃性,进而引导其建立生物观念,形成科学思维,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而在生态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主导者,而是学生的学习“引路者”,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者、合作者和陪伴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取得成功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鼓励、肯定和表扬,师生协同学习,促进每一位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自主预习,结合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自主设计相关问题,在课堂上对教师进行提问,由教师进行现场分析与解答。这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充足的自由发挥空间。学生通过自主设计问题,以命题者的视角审视生物知识,有利于生物思维的有效延伸,建立生物观念,强化核心素养。

(二)构建自由开放的课堂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在教育儿童时,我们当然应该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然后再及于理性方面”。在日常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实验这一学科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和尝试中不断获得生物知识和能力。这个是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兴趣和爱好中自然生成。

在当下很多课堂上,教师依然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教师只要听到与自己期望不一样的回答,就会立即否定并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迫使学生接受所谓正确的答案,而不是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因此,生态课堂应当包容学生的真实想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思考、成功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能大胆质疑、自由交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挑战教师的探索精神。

生物生态课堂应当是一个开放系统,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生物空间。要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高中生物课堂就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和利用来自于校园、社区的各种资源。例如,改变教室的布置,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等等。这样,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超越仅由教师、学生和教材构成的传统封闭模式,使课堂教学摆脱在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单一枯燥的困境,还能让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三)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

首先要优化教室的生活环境,提高课桌椅的质量,收纳学生多余的物品,让教室看起来整齐、干净、有序,让学生学习方便舒适;其次,提升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引进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让互联网教学平台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求知探索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保障;第三,把实验室搬进课堂,把实验仪器柜放在教室里,让学生想用就能用到,让学生随时可以验证所学的知识,也能开展探究式教学;第四,提升教室的文化氛围,根据班级特点,进行文化布置,突出教育的自然性,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心理学原理,不断增强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总之,为了顺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满足学生生物学习的实际需求,教师应重视生态课堂在当下生物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建立和谐生态的师生关系、构建自然开放的课堂模式、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打造以生态课堂为核心的新型生物教学模式,激发生物学习兴趣,锻炼学科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物核心素养,让高中生物重焕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施良方,崔允廓.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洪頵.“天人合一”和谐教学观下的课堂生态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2013

[4]程新英.浅谈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M]: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

[5]尚莹春."双核"视域下生物"三六三"单元教学初探 ——以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为例[M]:天津教育(上旬刊),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