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研究

李慧

深圳市龙岗区东方半岛小学518112

摘要:本研究探究了基于情境教学理论在小学三年级数学量感培养中的应用及其成效。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置学生于接近现实的学习环境中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真实或仿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参与。在数学量感教育中,这种方法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文章首先对情境教学理论进行了阐释,并解释了其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接着详述了数学量感的核心概念及在小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当下该领域教学存在的挑战。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和教学活动,研究提出了一套创新方法,用以促进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发展。案例研究展示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例和取得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量感,为今后的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量感教学

一、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方面。量感,作为数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术成长和日常生活应用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感知数学概念的直观性和实用性,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知参与度不高。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研究,致力于探索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其数学量感的教学策略。通过将学生置于设计精巧的现实或模拟情境中,该研究旨在提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克服现有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本文不仅关注情境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施策略,而且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该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现量感培养的可能性与挑战。此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数学教育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数学,激发他们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二、情境教学理论概述

情境教学理论洞察到了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作用,强调在教育过程中重建学习内容与生活情境之间的联系。它起源于心理学界对认知过程中情境依赖性的认识,提倡在真实或者高度模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情境教学不仅是关于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通过具体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策略。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在于设计和引导这一过程,确保学习活动对学生具有意义。

在数学教育领域,情境教学的应用着重于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出发,引入可解的、相关的和有趣的数学问题。通过这样做,数学情境不再是抽象理论的简单呈现,而是变成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操作的实际问题。这种方法有助于打破传统数学教学中的隔膜,将数学概念的发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学生铺设了一条从直观认识走向抽象概念的路径,从而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是如何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和归纳出来的。

具体到学生量感的培养,情境教学理论提供了一种通过真实的数学活动,增强学生识别、评估和运用数学量的能力的方法。量感不仅关乎数字的感知和运算技能,更涵盖评估数学量大小、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以及应用度量单位的能力。利用情境教学,学生能在探索丰富和多样化的数学环境中,锻炼使用适当工具和策略来进行测量和估计,进而发展出对量的敏感性和直觉。这样的数学实践,充满了探索的喜悦与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为终身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小学数学量感的概念与重要性

数学量感,作为数学认知的基础,涵盖了对数、量、形状等基本数学概念的直觉理解和灵活应用。它不仅体现在简单的数值计算上,更关键的是在于对数的大小、顺序、比例与空间概念的感知和判断。拥有良好的数学量感能使学生在遇到日常问题时,迅速做出合理的估计和判断,而不是盲目依赖精确计算,这种能力是数学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

在小学阶段,数学量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一时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奠定了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量感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直觉,提升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小学数学量感教学往往面临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训练、忽视直观感知培养的问题。导致学生可能在纸笔测试中得分不低,却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量感教学纳入更广阔、更贴近真实生活的语境之中,势在必行。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字世界的好奇心,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以更加自信和独立的姿态面对未来的数学挑战。

四、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策略

1.情境设计与构建: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中,情景设计与构建的策略旨在创造一个激发学生数学量感发展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接地气的学习情境,如将商店购物、厨艺烹饪、甚至是操场上的运动游戏转化为包含数学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发探究数量关系与空间概念。比如,在教授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市场环境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购买布料。这种情境设计迎合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且接近现实的数学学习平台。

2.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在此过程中,创造性地融合游戏与学习的元素至关重要。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如数学角色扮演、拍卖会或建筑比赛等,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如测量、比较、估算等,这种积极的参与加深了对量感概念的理解与应用[2]

3.学生参与与反思: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疑惑和想法,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对比。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分享彼此的解决策略,还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为自己的认知增添多样性。反思环节可以由教师引导,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量感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实际价值,从而在反思中形成深刻的学习印象。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数学學習的趣味性,还为学生的长远数学理解和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实例分析

在一次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理论被巧妙运用到教授“量的估算”的课程中。借助情境模拟,教室被转变成一座生动的菜市场,学生需要在有限的预算内购买一顿晚餐的食材。任务使得学生们不得不动用他们的量感能力,去估算购买的食材量和价格。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验和理解了“预算”和“估算”的概念,同时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

通过对这一实例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教学策略在量感教育中的有效性。学生们在一个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得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通过情境的融入变得更为丰富生动,数学学习超越了教科书的范畴,成为一种探索世界、理解生活的重要工具。

结论

通过对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的深入探讨,本研究凸显了将情境教学策略融入数学教学对提升学生量感能力的显著影响。在真实情境的背景下,学生们积极参与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对量的敏感度和更为准确的判断力。量感作为数学思维的基石,通过情境教学被赋予了生活意义,变得更为接近学生的日常经验,从而促成了深刻和持久的学习效果。展望未来,基于情境的数学量感教育将继续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综合数学能力中的关键作用,为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体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玉梅.小学数学数感与量感的教学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3,No.453(19):97-98.

[2]郭雪琼.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No.177(0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