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景、村”融合理念的乡村振兴案例调查与研究——以合肥大圩镇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基于“产、景、村”融合理念的乡村振兴案例调查与研究——以合肥大圩镇为例

周利军  王悦  王晶

合肥经济学院  230031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驱动下,农业生产型农村逐步向产业发展、农业生态保护、休闲旅游、人文遗产等多种功能转换。合肥大圩镇有自然和人文多方面的优势。本文以风景园林学为依托,通过文献查询、网络资料查找、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合肥大圩镇的基底优势,并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将产业、景观、村落融入发展实践提出相应的调研总结。

关键字:乡村振兴;产、景、村;融合发展;大圩镇;乡村建设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的前进方向。

乡村作为生产要素聚集的重要节点和乡村居民主要聚居区,是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的核心载体。重新审视当前产景互动、景村相融、产村协调的乡村融合发展现状,有助于统筹乡村空间优化与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空间功能的提升。研究并促进“产—景—村”融合发展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现实要求,也是深化乡村改革的必然途径[1]

1.大圩镇基本概况

大圩镇,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地处江淮丘陵地区,土壤类型为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亚类,土种为沙底湖河泥田。地表水资源丰富,年降水量充沛,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农业用水。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盛产优质水稻、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

该镇已形成了葡萄、蔬菜、草莓、莲藕、苗木、体育休闲六大产业。得益于良好的自然景观,合肥市包河区实施大圩镇和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双4A景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不断深化农业文旅融合,将产业、景观、村庄相结合,进一步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就业,促进乡村振兴。

2.调研分析

2.1文创民宿——圩美磨滩度假酒店

村庄是产业和景观的载体,以大圩的发展史为主线,在原先村庄的基础上,引入周围水系结合建筑,将度假酒店民宿分成五个组团,以渔、樵、耕、读、茶五种文化为主题,诉说当地演变的故事。

渔舟:代表先民移居至此,以打鱼为生,大圩历史的开端,整体像一只漂泊于水面的渔船,房屋既有徽派建筑的影子也有现代建筑的风格,娱乐设施也最为丰富;泊樵:淡泊自如的人生向往体现在一砖一瓦中,江淮木质结构建造与明清徽派建筑园林内景布局,房屋多为复式结构;归耕:引申于古时的辞官还乡,归隐山林,该区民宿皆为小独栋并配小院,层层植物围合出一个属于住户自己的世界,建筑结合了皖北和西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以石墙和草屋顶为主。悦读:紧邻茶言,靠近大圩商业区的民宿,其主体为徽派建筑;茶言:位于中心位置,房屋由青瓦白墙与原木屋顶建成,多单层,体现的是茶文化与禅文化的碰撞。五个民宿组团外部有两个停车场,内部互相联系,沿主路周边为各民宿的客厅休闲区,内部安静的区域为客房。

KWCPA97CCI8WXMMNBY3)V_O

2.2 田园休闲体验

    生态观光农业采摘园是融合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和农产品采摘于一体的农业经营模式,通过精心规划和开发,为游客提供富有乡村风情和自然景观的休闲场所,大圩镇有代表性的是百果园和晓半里营地[2]

百果园生态观光农业采摘园占地百亩左右,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对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特色农产品和农业景观为卖点,有百果采摘园和餐厅,为游客提供体验式旅游和参与式农业活动。采摘园内种植了大圩百果园农庄特色水果,如葡萄,油桃,草莓,火龙果,游客可以在不同季节体验采摘不同水果的乐趣。农副产业方面常年供应土鸡,土鸡蛋和咸鸭蛋;冬季供应特色农产品有咸板鸭、香肠、咸鸭蛋等各类咸货,还有线上销售和市内送货服务。

晓半里营地占地半亩左右,位于合肥东南边的大圩以半自助式服务为主。其内部植物种类主要以垂柳,藤本月季,枫树,竹子,香樟为主。营地内具备各种游乐设施,如秋千,滑梯,星空电影区等。其工作日多为团建聚餐,周末多为亲子活动。晓半里营地周围设施较为完善,营地对面有采摘园,葡萄园居多。


    Z9$6Z`A43X_N13PVV`OYG8I

2.3 大型活动

结合旅游开发,大圩镇每年举办一系列大型活动,推广自身、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率。

自2003年起,中国·合肥"绿色大圩"葡萄文化旅游节已走过二十个年头,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百姓受益,大圩的葡萄由简单的果品转变成了“市民的开心果”“百姓的致富果”,为游客提供"摘葡萄、吃土菜、住民宿、购农特、赏民俗、忆乡愁"文旅一条龙服务。

2015年,大圩镇在安徽省率先创建“体育特色小镇”,举办了“2015中国合肥(大圩)马拉松文化节”,共筹办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事和特色活动近30场次。目前,大圩镇正紧紧抓住共建“体育特色小镇”的契机,进行“大圩马拉松小镇”概念性规划编制,提升打造安徽省首家乡镇级马拉松文化馆,深度挖掘大圩马拉松文化节和体育文化。

2023年在磨滩大街开启美食节的活动,通过多元的互动沉浸式体验活动,提升合肥特色美食品牌知名度和新兴旅游产品吸引力。活动还大胆尝试将美食节与音乐节、艺术展、灯光秀、青年市集融合,以跨界创意演绎,打造了多元消费场景。

3.总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圩镇通过“产、景、村”融合的发展规划,挖掘城乡绿地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促进城乡绿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以马拉松文化节、葡萄文化旅游节等为载体,把农产品变成了旅游产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推动服务产业发展,从而形成“生产、景观、村庄”一体化的联动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振兴离不开“产、景、村”的一体化发展,同时这种发展模式也是乡村发展最有利的发展方式[3],通过“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创新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业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速乡村旅游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亚东,罗其友,杜娅婷,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景-村”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3):232-239.

【2】耿松涛,张伸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44-52.

【3】孙彦斐,唐晓岚.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文化景观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21(4):193-199.

2022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基于“产、景、村”融合理念的乡村振兴案例调查与研究——以合肥大圩镇为例

项目编号:S20221361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