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黄玉芹

广东省德庆县香山中学        广东省 肇庆市   526000

摘要:新课改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推动学科教育教学的标准化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在遵循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核心素养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初中语文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拔高,又是将来高中语文学习的奠基。这个时候的中学生语文素养在逐步形成阶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相对来说没有以前有活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非常有必要,这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是事半功倍的。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传统守旧

虽然我国一直都很重视语文教育,尤其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但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却较为传统守旧,没有与时俱进。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许多国家积极、高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实现与世界接轨,但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部分青少年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民族传统文化疏离,遗忘民族历史,爱国主义意识不强。我国几千年来诗词作品自身记录和继承了中国的文化,汉语教育在进行爱国主义道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内容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守旧僵化,一成不变。目前,新时期的道德教育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发展,从而导致了学生与时代脱节,民族自豪感淡薄。同时教学内容滞后于学生成长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单一化,没有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与社会生活缺乏联系,缺乏时代气息。

(二)教学方法落后单一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时间不断拓展,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加多元。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课堂所反映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非基于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的深度分析自然而然地产生,而是通过“灌输”的方式来完成。同时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缺乏对学生个性特点和道德行为规范进行科学引导和正确评价的意识,对个别问题学生缺乏关注,使他们长期处于失管状态而难以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语文教学工作只注重提高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以及道德行为规范的培养:如对“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等简单地作理论上和原则上的规定。它的弊端在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态度,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来实现语文道德教育的目的,但是由于缺乏对课文的深入阅读,学生的讨论看起来很浅薄,也脱离了课文的主旨,致使教学只是蜻蜓点水,流于表面。这样,使得学生认识模糊,行为被动,也影响了学生品德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素质发展和社会现实存在脱节现象,使学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很明显,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因此,我们要努力探索语文教学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引进竞争机制,创建竞争课堂

在竞争中取胜,从来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为了激发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活力,我们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在竞争机制中来学习语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是这样做的,把语文课堂依据学生成绩的好坏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又把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分配成好几个等级,让小组内学习最好、最自觉的那个同学来做组长,组长只需要管理自己手下的一个同学,而这个同学又只要管理好另一个比自己稍微弱一点的同学,以此来形成一个层递式小组学习模式。在这个小组中,同学和同学可以互相监督。小组和小组之间又可以通过竞争机制来架构小组的学习模块,让小组成员每时每刻都有一种要战胜对手的学习冲动,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能自觉地在组群内自主地学习,他们对团队的学习动力也会让自己的文化成绩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调整语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能否对学科学习和知识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是改变学科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的主要参考。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真正感受到学科的价值和学习乐趣。因此,在开展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对班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深入了解,依据语文知识难度的不同选择与学生学习基础相符合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记忆语文知识,还能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合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不同教育环节中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直观学习材料,通过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的统一,满足初中生的探究欲望,借此增强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三)分析语文教材,挖掘核心素养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核心素养角度分析语文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传统语文教育在应试观念应下存在着局限性,教师迫切需要转变教育理念以提升教材解析的全面性,既要让学生们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也要传递文化知识,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应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全面分析教材,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大纲和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有效覆盖学科内容。课堂练习、活动、教学方法都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和情感内涵,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结束语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更新教育理念,以更好地适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平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实践[J].天津教育,2020,14(04):119-120.

[2]李其友.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实践[J].华夏教师,2022,14(27):67-69.

[3]邱兰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策略[J].亚太教育,2023,15(07):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