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王红丽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 门诊部 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随机双盲法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留置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儿80例分为A、B组各40例,A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B组予以临床护理干预,并就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B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4.85±0.67d)较A组更久(3.62±0.84d),并发症发生率(2.50%)较A组(15.00%)更低,护理满意度(97.50%)较A组(82.50%)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并延长留置时间,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干预;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治疗手段,可用于给药、营养补充等。然而,静脉留置针使用同时常伴随一系列潜在并发症,如局部感染、静脉炎、渗漏、血栓形成等[1],这些并发症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还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并增加治疗成本。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科地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地研究开始关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在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成果[2]。而本次研究旨在系统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优化儿科患者治疗体验并提升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随机双盲法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留置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儿80例分为A、B组各40例。A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个月~10岁,均值(6.08±2.33)岁。B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8个月~11岁,均值(6.12±2.32)岁。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因治疗需在儿科住院并需留置静脉导管进行治疗;本次住院期间为首次留置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计划超过24小时;病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有局部皮肤感染、损伤或其他皮肤疾患;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患儿;严重心血管、肝肾功能不全或免疫缺陷等基础性疾病。

1.2 护理方法

A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1)消毒与防护:在执行静脉留置针操作前,护士需进行标准手卫生程序,并采用70%酒精对患儿的静脉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待干燥后方可进行穿刺。(2)静脉留置针选择与固定:根据患儿年龄和静脉情况选择合适规格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使用带有抗菌层的透明敷料进行固定,以减少移位、脱落,以及局部感染风险。(3)观察与记录:每日对留置针穿刺部位进行观察,包括皮肤红肿、疼痛、渗漏等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B组患儿接受临床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向患儿及家长提供静脉留置针护理视频教程、宣传册,以及指导识别并发症早期迹象,从而增加家长护理能力,使其能够正确、积极地参与到患儿的护理中。(2)心理护理:对于恐惧、焦虑的患儿,提供心理疏导和安慰。(3)加强观察与实时干预:实施更加严格的穿刺部位观察制度,每班至少观察两次。并根据各种药物合理控制输液速率,对于早期并发症迹象,立即采取措施,避免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如,当输注不通畅时应通过注射器抽出生理盐水后再慢慢注射,同时根据压力高低对阻塞状况加以判断,如仍然没有通管应更换;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暂停输液,并调换穿刺部位予以穿刺,并嘱患儿减少外渗肢体运动,同时抬起患肢以缓解水肿,也可以局部热敷;若发生局部静脉炎应抬起穿刺肢体并制动,局部用50% 硫酸镁溶液湿敷。(4)定时更换: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夏季≤72h,其他季节72~96h。

1.3 指标观察

观察对比两组:(1)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液体外渗、静脉炎、堵管及非计划性拔管;(2)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3)护理满意度=×100%,以自制调查量表评估,满意率4~5分,基本满意2~3分,不满意1分。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0.0处理研究数据,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

B组发生率较A组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对比两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液体外渗

静脉炎

堵管

非计划性拔管

总发生率

A组

40

2

2

1

1

6(15.00)

B组

40

1

0

0

0

1(2.50)

χ2

3.914

P值

0.048

2.2 对比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B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A组更久,护理满意度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留置针留置时间(d)

护理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A组

40

3.62±0.84

17

16

7

33(82.50)

B组

40

4.85±0.67

27

12

1

39(97.50)

t值/χ2

7.240

5.000

P

<0.001

0.025

3 讨论

在本项研究中,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加强观察与实时干预以及定时更换静脉留置针等临床护理干预。结果显示,B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A组。结果表明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并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这些发现强调了在临床实践中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重要性。首先,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干预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家长和患儿对静脉留置针护理的认知和参与度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提供护理视频教程、宣传册和早期并发症识别指导,家长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护理知识,从而在日常护理中更加主动、正确地配合医护人员,这不仅增强了患者家庭自我管理能力,也为减少并发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3-4]。其次,针对患儿心理状态进行专门的护理,对于改善患儿就医体验和减少因恐惧、焦虑导致的不良反应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心理护理,通过展开心理疏导和提供安慰,可以帮助患儿建立信任感,减轻其对手术或治疗的恐惧,这对于保证静脉留置针护理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5]。此外,加强观察与实时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并发症迹象,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最后,静脉留置针定时更换制度,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留置时间,也是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的有效措施之一。夏季由于汗液等因素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因此缩短留置时间,而在其他季节适当延长留置时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频繁更换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风险[6]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以及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静.不同年龄儿童静脉留置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6):759-761

[2] 危义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2):142-144.

[3] 吴洁薇,邱诗群,张媛.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多因素分析及护理效果评价[J].智慧健康,2022,8(23):181-184.

[4] 张旭.护理干预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0):212-213.

[5] 谭本梅.儿科护理工作阶段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思考[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5):145-146.

[6] 顾伟伟,宦燕,李婷婷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急诊患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1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