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部隐隐作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2

上腹部隐隐作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杨春莉

闻喜县人民医院   山西运城  043800

上腹部隐隐作痛是许多人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而这种疼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了解导致上腹部隐痛的原因,以及如何识别和处理它们,对于维护个人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上腹部隐痛的常见病因,并提供相应的医疗建议。

一、消化系统疾病

(一)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性病变,这种炎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以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等。胃炎患者通常会感到上腹部胀痛,伴随食欲下降、恶心等症状。治疗胃炎的关键在于确定并消除病因,如根除幽门螺杆菌、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等。

胃炎的常见治疗药物如下:

抑酸药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PPI能够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具有作用时间长,抑酸效果好的优势,是目前治疗胃炎的首选药物。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可以通过阻断组胺与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结合,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与PPI相比,此类药物的抑酸效果稍逊,但价格相对便宜,适用于轻中度胃炎患者。

胃黏膜保护剂包括铝碳酸镁:该药物能够与胃酸反应,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胃黏膜上,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枸橼酸铋钾:除了具有胃黏膜保护作用外,还能杀灭幽门螺杆菌,对于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具有双重治疗作用。

促动力药包括多潘立酮:能够增强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胃排空,减少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减轻胃胀感。莫沙必利:除促进胃肠蠕动的功能外,还可以增强胃肠道的收缩力,进一步缓解胃胀、嗳气等症状。

抗菌药物:此外对于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除了使用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外,还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来根除幽门螺杆菌。例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替硝唑等。

(二)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溃疡。上腹部疼痛是胃溃疡的主要症状,这种疼痛通常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过1-2小时后逐渐缓解。胃溃疡的治疗与胃炎相似,包括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等。

(三)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饥饿痛和夜间痛。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方法与胃溃疡类似,也需要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肠黏膜。

(四)胆囊炎:

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炎症,疼痛包括右上腹剧痛或绞痛,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部分慢性胆囊炎患者存在长期隐痛。治疗胆囊炎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或胆囊切除手术。

(五)胰腺炎:

胰腺炎是胰腺组织的炎症性病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胆结石、酒精摄入过量等。胰腺炎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治疗方案常见有禁食、静脉输液、抗生素以及手术等。

(六)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道通过障碍,可能导致上腹部胀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肠梗阻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和静脉输液,严重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七)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异常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当胃酸反流入食管时,可能引发烧心、上腹部疼痛、胸痛等症状。长时间的反流还可能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出现炎症、溃疡等症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除了使用抑酸药物外,还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过度饮食和刺激饮食、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等。

(八)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但没有器质性改变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多与生活习惯、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除了针对性进行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缓解压力等。常用药物除了抑酸药与促动力药外还有:助消化药如健胃消食片、消化酶等,此类药物可以帮助分解食物,提高消化效率,从而减轻消化不良的症状。益生菌制品,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并改善肠道微生态,从而缓解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而对于伴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开具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如舍曲林、氟西汀等,帮助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减轻消化不良的症状。

(九)肝脏疾病:

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当肝脏出现问题时,也可能引起上腹部疼痛。例如,肝炎、肝硬化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肝区疼痛。肝脏疾病发生后除疼痛外还可能伴随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在诊断中需要注意区分。治疗肝脏疾病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如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等。

(十)胃肠道感染:

是由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胃和小肠或大肠,如急性胃肠炎等,因此也可能引起上腹部疼痛。胃肠道感染的发生通常与食物中毒、饮食不洁等因素有关,除上腹部疼痛外还可能伴随腹泻、呕吐等症状。治疗上主要是针对性止泻以及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需要使用抗生素。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勤洗手,特别是在进食、烹饪和如厕后,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双手;确保食物加工、储存和烹饪过程中的卫生,避免吃生冷或疑似污染的食物;尽量喝煮沸过的水或瓶装水,避免饮用来自不确定水源的水;避免接触感染者。

(十一)腹部肿瘤:

此类情况虽然相对较少见,但腹部肿瘤(如胃癌、肝癌等)也可能引起上腹部疼痛。肿瘤导致的疼痛通常还伴随其他症状,如消瘦、乏力、贫血等。如果怀疑有肿瘤的可能,要及时进行医学检查,如CT、MRI或内窥镜等,以期尽早确诊与治疗。

二、心脏疾病

除了消化系统疾病,上腹部疼痛有时也可能是心脏出现问题的信号。例如,心肌缺血或心绞痛时,疼痛可能放射至上腹部。这种情况下,疼痛通常与活动相关,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如果出现此类情况,需要及时停止活动并尽快就医。

三、其他原因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能导致上腹部疼痛,如肋间神经痛、胸膜炎等,这些疼痛通常具有特定的性质和部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上腹部疼痛。例如,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或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引发或加重上腹部疼痛。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帮助其缓解疼痛。

四、如何应对上腹部疼痛

面对上腹部隐痛以及各种长期疼痛,首先要做的是确定疼痛的性质和部位。如果疼痛持续不减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等),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上腹部疼痛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饮食上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期进食刺激性食物。

五、诊断流程与建议

当出现上腹部隐隐作痛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医生会根据出现的症状、病史和体检结果,以及上腹部B超、CT扫描、胃镜或心电图等辅助检查进行病因判断以及后续治疗。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要尽可能详细描述自身疼痛感受、疼痛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等信息,这将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因。此外还要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以期早日康复;由于上腹部隐痛多数是消化道疾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时间,例如硫糖铝、多潘立酮(吗丁啉)等需要在餐前服用,以便在胃内形成一层保护膜或促进胃动力;多酶片建议在餐中或餐后服用,以帮助消化食物,此类药物当胃部有食物时药效可以更好地发挥;奥美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通常需要在空腹时服用,以便更好地抑制胃酸分泌。

最后,上腹部隐隐作痛可能涉及多种疾病,需要仔细甄别。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上腹部隐痛的常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